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重要性 >

学习如何有效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时间: 燕妮2 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应该多表扬,少惩罚,大概的比例是5:1。惩罚必须公平和适度。而且对于孩子的受惩罚的错误行为,父母也必须不能犯,否则就会成为“暴君”,以大欺小,从而在孩子面前丧失威信。

  学习如何有效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许多家长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谈话,但却和同学十分谈得来;子女与父母独处时沉默无语,但却和朋友无话不说。于是,或归结为有“代沟”,或认为子女有心理疾病,感到家庭教育困难重重。其实,究其根源,大多数家长都是由于没有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方法,而不能将教育进行下去。因此学会沟通,即家长和孩子学会双向沟通,是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

  2000年震惊全国的徐**杀母案,就是因为母亲的独断专行,从来不民主地倾听孩子的需求和心声,致使孩子积怨而杀母。徐立在看守所醒悟后,当被问到有什么对父母们和同学们要说的时候,他说:“父母们给孩子留点空间,给孩子留点秘密,多跟孩子沟通吧!”同学们“有话还要跟爸爸妈妈们说,他们毕竟比我们懂得多。”从徐**的忏悔中不难看出,沟通对于家长和子女是何等的重要。也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潜台词:沟通,需要家长的民主意识。在一个家长专制的家庭中,是不会有沟通可言的。

  亲子沟通有法,但无定法。每一个家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模式,需要父母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来决定。亲子沟通的方式必定是“自己选择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家庭文化,都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模式和方法的形成。适合父母和自己孩子沟通的形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我们不要简单照搬其它家庭的亲子沟通模式。但是,在不同的沟通形式中,却也蕴含着一般的规律。处理好以下关系,将有助于父母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一)理智与情感

  在亲子互动关系中,理智和情感往往会发生冲突,很容易走两端,不是太理智缺少感情,就是情绪化而缺少理智。适度的体现爱是理智与情感的均衡,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亲子沟通的基础。在和孩子沟通时,理智的含义是指家长能够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观察孩子的所作所为。此刻,家长应该以理性的思考,冷静地面对孩子及其表现,拿出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方法来与其沟通;情感的含义是指家长不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同时也是一位亲人的角度来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以亲人之间特有的关怀去帮助孩子,使其愿意与家长沟通,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因此,爱孩子,想与其沟通,就要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交往,同时要关注和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可以说,爱需要严格来体现,严格需要感情来滋润。

  (二)平和与严厉

  在和孩子沟通时,不少父母严厉胜过耐心与平和。如:当孩子考试成绩得高分,父母就会喜形于色,甚至马上奖励100元,可是当孩子考试分数不稳定,出现了低分时,父母会即刻变脸,搞得不好一记耳光。家庭教育中的这类情况,往往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出现畸形。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兼顾被教育者的心理感受,为此,就要有耐心和平和的心态。尤其是在孩子做了错事时,父母应该沉得住气,此刻,不仅需要严厉,更需要平和与耐心。严厉主要体现在表情和态度的严肃,其目的是让孩子感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和需要改正错误的必要性,严厉不应是敌视的态度,而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平和是在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认识之后,要以平静、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进行肯定性评价,指出其今后应当怎样做。严厉与平和作为教育手段应使用适度,切不可随着自己的心情随意采用。否则,会造成亲子间的冲突,使教育过程陷入尴尬境地。

  (三)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另一位研究体态语言的学者伯德国惠斯特尔教授也提出类似的统计,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体态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和重要的。在家庭中,父母以他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他们的整个身体交谈。较多的父母重视运用言语与孩子进行沟通,却忽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特别是体态语言。

  使用体态语言与子女沟通时要注意:

  (1)注意表情。面部表情是父母思想情感的晴雨表。对富于形象思维、情感易激动、模仿性强的孩子来说,非言语因素比言语的影响尤显强大。孩子有过失,父母大吼大叫,这种“威吓”行为不会对孩子产生强调作用。聪明的父母应降低嗓音,面部严肃,眼神平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2)信息一致。这是沟通的基本原则。如果非言语交流和言语交流相互矛盾的话,就出现言行不一的糟糕情况。例如,尽管言语表达了父母“相信你”,面部表情和声调都隐晦地说明你内心并不相信孩子,这种表里不一、互相矛盾的沟通,会破坏亲子关系。

  (四)行为与语言

  父母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父母的非言语行为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痕迹。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也许还不懂某些道理,他们多半是模仿父母的行为而忽略父母口头的告诫。

  父母不良的非言语行为会极大地破坏亲子关系。例如,一位中学生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子经常看课外书,学习成绩下降,父亲便将孩子的收音机狠狠地摔在地上,母亲把她的课外书撕得粉碎。父母粗暴的行为,令孩子反感到极点,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恨死爸爸妈妈了,快死吧!”父母怎么会想到这种出于爱的行为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坎贝尔博士认为:亲子间没有强有力的情感纽带,孩子就会以冷漠、愤怒、敌视来回报家长的苦口婆心和体罚。他会把家长的要求看作是一种强迫,因而拒绝接受。

  动作行为的使用,要考虑以下几点:

  (1)动作适当。适当的有某种象征性意义的非言语行动,比如向孩子点头微笑、抚摩孩子的头、抱抱孩子的肩,都有喜欢、赞许之意。在许多情形下,这会比言语传达出更加强烈的信息。沉默地直视一眼,往往比唠叨几句话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2)缩小距离。沟通时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往往反映了当时双方的情绪,一般来说谈话时距离越近说明关系越近。父母可以让孩子坐在离你一尺左右(亲密距离),目光相接、音调平和。通过调节空间,为沟通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言行一致。父母不单是用嘴巴说话,其行为也会说话。亲子沟通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父母切记自己要率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注意积极行为的影响。

  (五)表扬与惩罚

  表扬是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常采用的办法,但要使用得当并不容易。有的父母吝惜对孩子表扬,认为多表扬会使孩子骄傲,也有的父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以表扬来讨好孩子,求得“和平”,比较多的父母是表扬失当。这样,会使孩子飘飘然。而表扬得当,则富于人性,会给孩子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惩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伤害孩子,如何使用惩罚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惩罚一定要说明理由。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不可暴怒,更不可凶狠。在进行惩罚时,要把注意力放到让孩子知道自己言行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错的上面。大多数孩子都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才去做,或者从自己的兴趣、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干的,因此,讲道理仍然是惩罚的重点。父母应牢记,惩罚并非不要讲道理,而是将道理渗透在惩罚之中。

  此外,惩罚时不能揭短,只要指出这次犯错误的问题即可。一般来说,父母非常容易在惩罚的同时揭短。我们知道,羞耻感是一个人自尊心的心理基础,一些父母在惩罚时不断地揭孩子的短,翻老帐,这样会彻底损坏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应该多表扬,少惩罚,大概的比例是5:1。惩罚必须公平和适度。而且对于孩子的受惩罚的错误行为,父母也必须不能犯,否则就会成为“暴君”,以大欺小,从而在孩子面前丧失威信。

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