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古代也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俗话说“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或学习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古代人们对兴致有很具体深入的认识,认为兴致是由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诗之二:“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大觥连饮,兴趣愈高。”兴趣也包括情韵;情趣。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志和》:“自撰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兴趣对一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由此可知,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学习兴趣的种类可以分为:
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朋友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即既有直接学习兴趣的成分,又有间接学习兴趣的成分,其中,或以直接学习兴趣为主,或以间接学习兴趣为主,或两者难分主次。开始时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逐渐转化为直接兴趣。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若无特殊情况,大多能长期持续下去,并且愈来愈浓厚。实践表明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最有利的因素。
如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例如,一个学生初学外语,感到很困难;他坚持学习,只是因为他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但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他主要是依靠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如果他经过努力学习,掌握了外语的某些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对外语本身感兴趣了,这时他不再以学习外语为苦,而以学习外语为乐了。只有在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乐趣。
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他们对学习并不感兴趣,只是对玩感兴趣,像电脑、游戏等,孩子总是玩不够。很多家长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视、玩游戏那样投入呢?下面就为家长介绍几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兴趣的基础
知识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条件,因而要培养某种兴趣,就应有某种知识的积累,如要培养写诗的兴趣,就应先接触一些诗歌作品,体验一下诗歌美的意境,了解一点写诗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能诱发出诗歌习作的兴趣来。可以说,知识越丰富的人,举也越广泛;而知识贫乏的人,兴趣也会是贫乏的。
二、开展有趣活动,培养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就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的兴趣。是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或内容在感官上产生的一种新异的刺激。这种刺激反应表现为强烈但比较短暂。我们每上一堂新授课时,学生往往表现为极大的兴趣,而且也较容易激发,但自上了复习课起,学生的兴趣就大不如前,有的甚至随着教学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导致失去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因而要培养这种直接兴趣,应使活动本身丰富而有趣。例如,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引起幼儿参与群体活动,体验社会角色的兴趣;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有兴趣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生动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学习实践操作、动手动脑、发明创造的兴趣;开展劳动竞赛、体育比赛、文体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劳动、学习、体育、文体活动等的热情与兴趣。
三、明确目的意义,培养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就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着明确认识之后所产生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由于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而引起了求学的状态,既有理智色彩,与个人的指向密切连带,既有远景行,又持久的定向作用,且不会偶遇挫折便轻易悔改。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形:教一个班的学生篮球,刚开始学大家一样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遇到相对枯燥一点的练习,有点学生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感觉篮球也没有那么好玩,而参加过篮球训练,经历过重要篮球比赛洗礼的学生则并不因此感到无趣,相反对他来说学起来更有挑战性,更能提高自己球技而感到有意义。这就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最大区别。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的结果或意义感兴趣,因而,要培养人们间接的稳定的兴趣,就应让人们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我们应当追求的是哪种兴趣呢?毫无疑问是后者了。我们在教学中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兴趣的真正内涵。一般只是发展了学生的直接兴趣,这种兴趣更多的考学生的本能,老师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就能激发的,他靠得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也有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直接兴趣就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实践可以看到“放羊”放到最后多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不是去聊天就是回教室做作业。从直接兴趣过渡到间接兴趣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就是教师教授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反复甚至枯燥练习达到掌握技术,提高技能的过程。当学生利用了他掌握的技能去获得的运动和成功的快感,感受的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他就能对此项技能的意义产生了认知,那么这就能使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发生了迁移,学生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建立起来。
看来,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于学生的直接兴趣,而培养是对于学生的间接兴趣。我们平时往往重视了学生的直接兴趣而忽略了学生额间接兴趣,导致学生兴趣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比如,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访就是一个例子。
四、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培养优良的兴趣品质
由于所有的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主体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兴趣都带有个性特点,因而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兴趣爱好的自我培养。例如,有人兴趣广泛而不集中,就应加强中心兴趣的培养;有人兴趣单一而不广泛,就应加强兴趣广泛性的培养;有人兴趣短暂易变,就应加强兴趣稳定性的培养;有人兴趣消极被动,就应加强兴趣效能性的培养;有人兴趣在网络世界,容易沉糜,那么就要加强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培养这些年轻人的高尚的人格。
五、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六、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会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七、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八、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性不够,所以多好动爱玩,所以不要过于急于求成,以避免造成负作用。[1]
家长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兴趣
1、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最大的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3、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4、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5、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家长不要放过每个值得表扬的机会,如孩子某天拿起笔乱画,你就利用这个机会对他说:“你真能干,知道用笔画东西了。”孩子在看小人书,就说:“哎呀,我儿子(女儿)真乖,知道自觉学习,我真喜欢这样的孩子。”如果孩子好动,不要光责怪他,而要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改掉某某缺点,你就是最棒的。”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后要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让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乐,于是他下次会照样去做的。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6、设法提高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绩。
7、目标倾斜法。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这就是“目标倾斜法”。比如,家长在孩子“痛苦”作业后给以一定的报酬等。[2]
兴趣的三个层次
一、“有趣”──学习兴趣的初级形式。
一般来说,人从儿时开始都带有一些“研究”精神。比如,小皮球拿在手里,他就要拍它、捏它、看它滚动,看它跳。若是捉到一只蝴蝶,就把它的翅膀拉下来,看看它的躯体究竟是怎么构成的。从儿童眼光来看,宇宙中的万物,没有一种不是新鲜有趣,值得玩弄、观察、研究的。可见,有趣往往是人为客观世界所吸引而产生的结果。
教师要从“有趣”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二物理讲到“沸腾与蒸发”一节时,教师这样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然后举起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不会燃烧?”“当然会。”“那么,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肯定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燃烧起来。学生说:“这有些稀奇,纸盒湿掉了,当然不会烧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纸盒湿掉了,就不会燃烧呢?”此时,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讲解。这时已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这时来讲授新课内容,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有趣”有三个特征,这就是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教师引发学生产生“有趣”要注意四点:一是问题要小而具体;二是问题要新而有趣;三是要有适当的难度;四是要富有启发性。
二、兴趣──学习兴趣的中级形式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关,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激起学习兴趣。一种想要知道奥秘的愿望变成不可遏制的愿望,会激发人去行动。比如,伽利略年轻时,偶然看到教堂廊檐下挂的灯正在摆动,他出神地凝视着,觉得来去摆动的时间都一样,他按着自己的脉搏计算来往摆动的时间。这种学习兴趣,终于使他发明了摆钟。
兴趣往往也称为爱好,沿着爱好深入下去,就会使专一的兴趣变成癖好。我们从一些科学家成才的例子中看到,一个天文学家,在学生的时代夏夜纳凉,指北斗而定方向,按中星而记时辰,开始不过是觉得有趣而已。他进一步考察星座、认识星云、辨别行星、观测月球,见到四时不同,晨昏互异,兴趣就产生了。再进一步了解日蚀月蚀的原理,查证光年的距离,并且发现火星上的“运河”。这样深入研究,趣味更浓,于是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兴趣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劲头。兴趣具有专一性和坚持性的特点。
三、志趣──学习兴趣的高级形式
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兴趣,与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时,兴趣就发生了飞跃,而成为志趣。志趣是学习兴趣的归宿。志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他事业的基础。因此教师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格式变化的作业内容都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1、自我寻找学习的乐趣:
其基本点是:坚信学习是一件乐事。训练方法:
1.在学习前激励自己,自言自语,连说几遍,“我喜欢学习某科目”;“某科目其乐无比”。
2.注意积累成功经验。
2、培养好奇心:平时多向自己提问“为什么”,多与同学讨论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
3、学会兴趣的迁移:随时把不利于学习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4、最终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但在西方,从行为主义兴起到认知心理学的革命以后,兴趣研究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兴趣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中也缺乏应有的地位。80年代,西方关于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的研究开始复苏。当前,这一课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引起许多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和研究。
兴趣概念研究的发展
在当代西方兴趣研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兴趣概念,即个人兴趣(individual interest)、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兴趣(Pintrich等,1996)。个人兴趣是由个体的倾向性引起的,一般说来,研究者把它看作不断发展的心理特点,并认为个人兴趣相对稳定,常常与知识的增长、积极的情绪和价值的增加相联系。例如,Schiefele(1992)认为,个人兴趣可以解释为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种物体、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情境兴趣是由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它常常对个体的知识和参照系统只有短暂的作用和边缘性影响。但情境兴趣也可能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并成为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情境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相对持久的个人兴趣。可见,这两种兴趣并不是独立发生的两种现象,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影响的。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状态,这种概念反映了一种关于兴趣的相互作用和关联的观点,认为兴趣是个体的个人兴趣与有趣的环境特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研究问题有关。在对文献进行系统地分析时,我们发现,在当代西方的兴趣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者把作为个性特征的个人兴趣和作为学习环境特征的材料的趣味性割裂开来进行研究,没有重视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特定研究情境中的个体与具体的刺激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有些研究者注意到个人兴趣与情境兴趣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但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和各种因素影响兴趣产生的心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在现有的兴趣研究中,对现实化的兴趣,即把兴趣视为个体在与环境刺激相互作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研究得很不够。其实,个性因素和学习材料的特性都只是兴趣发生的必要条件,抛开个体与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具体的相互作用,只研究某一个影响因素的作用,这是很不够的。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思路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兴趣理论,也不利于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全面完整地揭示兴趣的心理本质?这显然是兴趣研究下一步的一项重要工作。
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分别研究了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是运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的。关于个人兴趣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Schiefele等人(1992)对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所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兴趣和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0%。然而这一关系也与性别、学科、年级因素有关,兴趣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高年级更强。这一结果与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结果(1989,1990)相吻合。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与他们在相应的数学能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三种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学习数学兴趣的作用,从四年级时的居第3位跃居到六年级时的第1位。关于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一些研究者提出,有兴趣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材料对学习成就有很大的影响。
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习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有趣”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向“志趣”发展的。
1.“有趣”──学习兴趣的初级形式。
一般来说,人从儿时开始都带有一些“研究”精神。比如,小皮球拿在手里,他就要拍它、捏它、看它滚动,看它跳。若是捉到一只蝴蝶,就把它的翅膀拉下来,看看它的躯体究竟是怎么构成的。从儿童眼光来看,宇宙中的万物,没有一种不是新鲜有趣,值得玩弄、观察、研究的。可见,有趣往往是人为客观世界所吸引而产生的结果。
教师要从“有趣”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二物理讲到“沸腾与蒸发”一节时,教师这样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然后举起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不会燃烧?”“当然会。”“那么,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肯定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燃烧起来。学生说:“这有些稀奇,纸盒湿掉了,当然不会烧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纸盒湿掉了,就不会燃烧呢?”此时,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讲解。这时已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这时来讲授新课内容,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有趣”有三个特征,这就是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教师引发学生产生“有趣”要注意四点:一是问题要小而具体;二是问题要新而有趣;三是要有适当的难度;四是要富有启发性。
2.兴趣──学习兴趣的中级形式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关,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激起学习兴趣。一种想要知道奥秘的愿望变成不可遏制的愿望,会激发人去行动。比如,伽利略年轻时,偶然看到教堂廊檐下挂的灯正在摆动,他出神地凝视着,觉得来去摆动的时间都一样,他按着自己的脉搏计算来往摆动的时间。这种学习兴趣,终于使他发明了摆钟。
兴趣往往也称为爱好,沿着爱好深入下去,就会使专一的兴趣变成癖好。我们从一些科学家成才的例子中看到,一个天文学家,在学生的时代夏夜纳凉,指北斗而定方向,按中星而记时辰,开始不过是觉得有趣而已。他进一步考察星座、认识星云、辨别行星、观测月球,见到四时不同,晨昏互异,兴趣就产生了。再进一步了解日蚀月蚀的原理,查证光年的距离,并且发现火星上的“运河”。这样深入研究,趣味更浓,于是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兴趣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劲头。兴趣具有专一性和坚持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