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摘要:作为大变革时代的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应该尊重历史传统。更要明白重礼名义是他们创业建功、与时俱进的刻不容缓的、迫在眉睫的课题。而在新世纪的今天,文明礼仪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明礼、诚信。”中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先进道德文明水平。
中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礼仪可以兴国。“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就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服人。确立了打造谦谦君子之国的美好愿望。古人云:“礼兴人和”。旨在主张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的人文思想。荀子在《君道篇》中,首句就阐发“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极具鲜明的个人主张。易中天《品三国之刘邦崛起之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邦当了皇帝后,群臣都来朝贺,糟糕的是这些功臣们在未央宫里面一开会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争谁的功劳大,吵起来就把剑拔出来在柱子上砍,刘邦说这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这怎么得了。这个时候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就向刘邦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是制定礼仪,于是叔孙通就带着自己学生制定了一套礼仪,演习了一个月,然后请刘邦过来观赏。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宫那个时候那样,乱七八糟的。群臣按照礼仪来进行祝贺朝贺,第一列诸侯王这个等级的出列拿着酒杯,跪下来,然后司仪官喊,寿,大家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饮,把这个酒喝下去,退,然后退回去。然后文官出列,文官再出列,然后再跪,再拜,再寿,再退。然后两千石出列,如何如何,六百石出列,整整齐齐。于是刘邦很高兴,哎呀,我的妈呀,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当皇帝这么容易过瘾,吾今日乃知皇帝之贵也。这个故事从安邦定国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礼仪传统文化的渊源和礼仪的重大作用。
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的决定作用。最近百姓对金正昆《礼仪》百家讲坛的痴迷热度,胡锦涛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无不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国人中兴礼仪的渴望、迫切及必要性。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段文字,阐述了青少年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性作用。而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对当今的现状还无动于衷,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就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见在学校,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呀!
作为大变革时代的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应该尊重历史传统。更要明白重礼名义是他们创业建功、与时俱进的刻不容缓的、迫在眉睫的课题。而在新世纪的今天,文明礼仪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明礼、诚信。”中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先进道德文明水平。也是国家文明、安定的象征。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提高素质的新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因此,作为中华文明发展重要基地—中学校园,必将成为进行礼仪教育前沿阵地。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开展这一教育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就没有秩序,我们就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就会乱成一团,也就无从谈论家国及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少不了“规矩”,少不了制约和限制学生行为的各种准则。切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乌合之众永远也无法披坚执锐。因此,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首先要从制定文明礼仪法规开始。以切实可行的校规、班规为准绳。同时也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约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礼让三分。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从而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第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和老师要互相沟通、监督,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第五,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管理中,要求学生注意礼仪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尊重他人、尊重劳动,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
第六,以班级为主阵地,把班级作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班团活动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学生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充分依托班委会和班团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礼仪之星”评选活动,积极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和文明礼仪学生。
第七,以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为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总之,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兴文明礼仪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因此,需要社会的重视;领导的英明果断的决策;人文关怀;群力协作等。青少年学生的摹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才能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