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默读呢?默读的特点是什么?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是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独立阅读的主要方式。它的特点是不出声,省去发音器官的活动;速度快,便于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局限,在时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方便,范围极广,平时不论是看书、看报,看其它文字材料,主要是默读。
那么又怎样进行默读训练呢?因为在小学阶段默读训练是阅读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默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需要目的。
默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方法网小编认为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动眼不动嘴
初学默读的儿童受朗读的影响,虽然努力想不出声,但嘴唇还
是不断地翕动,仍会发出轻而急促的声音。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转换为意义,所以我们教师要多多提醒学生: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你读出声了就不算默读了。相信经过教师的耐心提醒和指导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掌握默读的最基本的特点。
二、 边读边想
学生默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仔细阅读,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拓展性的要求。如:本人在教学课文《飞吧,海鸥》时,本人叫学生默读课文,并按照上面说到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后来本人反馈学习情况,提问学生,学生甲说:通过仔细阅读,我明白了课文写作者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学生乙说:通过仔细阅读,我想到我们要爱护鸟类,保护动物。学生丙说:通过仔细阅读,我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作者说“它不属于人类!”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通过默读,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文大意,并能质疑。这要归功于默读的重要性。
三、 边读边画
上面说到要指导学生在默读时边读边想,但是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毕竟有限,当时想到的问题可能等他读完课文后又忘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不懂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靠小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
四、释疑解难
学生通过边读边想,并在疑难处做上记号,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释疑解难了。“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默读,疑难处往往能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平分生命》一课时,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哥哥给相依为命的妹妹抽血,说明他爱妹妹,是个有爱心的人。可是为什么他一开始有些犹豫,抽血后一动不动,后来医生告诉他不会死时又高兴得跳起来呢?”我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这一矛盾,引导他们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有的说:“哥哥怕死”。有的说:“不对,怕死他就不会救妹妹”。面对学生这样的争论,我顺势引导学生在仔细地默读相关的句段,静静地体会哥哥当时的心情,思考他都想了些什么?他为什么不说出来?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沉思中,课堂上静得只能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几分钟的静寂之后,学生似乎有话要说,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他想救妹妹,但他以为自己抽血后会死去。如果他死了,以后妹妹谁来照顾呢?”有的说:“哥哥想到自己抽完血,生命就要结束,想到再也看不到温暖和煦的阳光,再也看不到生机勃勃的花草,再也看不到相依为命的妹妹,他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害怕。”又有的说:“虽然他害怕,他恐惧,可是为了尽快救活妹妹,他最后决定抽血!因为,她是他唯一的妹妹。”“后来医生告诉他抽血不会死,还能活一百年时,哥哥高兴得跳起来,并说要和妹妹平分生命,各活五十年,是因为哥哥想到以后又能和妹妹一起生活,又能照顾妹妹了。”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得不为他们喝彩。在几分钟的静思默读中,学生已经走进了哥哥的内心世界,想他所想,感悟到了亲情的真谛,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是呀,阅读理解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既需要讨论,也需要个体安静地品味思考。因此,阅读教学非常需要默读这个“绿色冷场”,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