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方法网小编特别整理告诉大家
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由教材的机械执行者变成多种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1.用好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用好教材,夯实教材的基础与核心地位。我们应立足教材,以教材为中心,实现教材的优化,发挥教材的功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本。此外,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尊重教材的核心地位,但并不是要机械执行,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对教材内容的主次、详略、顺序等进行合理地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教情与学情。
2.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图片、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等信息渠道更为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们的视野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文字,而是要依托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库,收集与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中来,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让学生身在教室却能接触到更多外界信息,真正实现教学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如针对写景类散文,我们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图像等来为学生营造优美的意境,让学生直接感受景色的优美;对于抒情类文章,我们可用动画、音乐等再现感人的情节与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文章的学习打下情感基调;对于纪实类文章,我们可以用真实的历史画面来带领学生穿越历史,直观感受,强化学生的理解。
二、由简单的问题提出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者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化解教学重难点。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师问学生答”,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使得学生成为机械的问题解答者。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限于学生能直接从文中寻求答案的问题,且多为判断型问题,学生只需要从文中寻找信息便可以解答,从而使提问失去了应有的功用,使得教师与学生沦为问题的奴隶,只是在机械的问与答。因此,我们要转变师生在提问中的角色,以问启思,以问导行,使提问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契机。教师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注重问题本身的质量,从简单的问题提出者转变成启发者,延伸学生的认知空间,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学会提问。
1.注重问题本身的探索价值。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单纯的是非判断型问题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生只需阅读文本,直接提取信息便可以解决,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与思维,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因此,我们要注重问题本身的价值性,要提出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将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引向深处,要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对文本的信息进行不断提炼、加工、整合与重组,融入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独特见解与看法。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提问的权利下放,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真正实现教让步于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而使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自主地提出问题,学会提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由文章的解剖者变成学生阅读与感悟的引领者
文章不是词语与句子的简单堆砌,而是包含着作者独特的匠心、巧妙的布局、精心的构思与真挚的情感,这些知识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
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字词句段的分析,强调教师的分析而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扮演的是解剖者的角色,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这使得学生眼中的文章就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布局谋篇,他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词语的优美、语句的精炼、感情的真挚。新课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由解剖者转变为引领者,将阅读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条件、创造机会,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倡导个性化阅读,唤起学生独特的生活阅历与情感体验,带领学生步入美妙的文字殿堂,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产生共鸣,生发出更多个性化的见解,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