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人谈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读书学习往往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这里面蕴含着一个道理:知识重在运用,学习贵在坚持。
听古人谈学习的重要性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 。
《三字经》里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明学习是处事的需要。一个不懂道理的人,是不会懂得什么叫耻辱。相反地,有人会以耻为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一直被奉为英国哲学家培根(公元1561—1626)的“专利”,其实,我东汉思想家王充(公元27—97)早在一两千年前就语出惊人,他在宏著《论衡》(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的《效力篇》中这样写道:“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识就是力量。”人生境界的高低是由学习决定的。宋朝诗人黄峪说过:“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风度、气度、修养就不会提高,人就会变得粗俗。古人还讲:“读书养气,养浩然正气。”
关于学习的态度。
《论语》讲的最多。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应该积极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要经常复习,才能找到学习的快乐。关于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成是耻辱。关于学习的持续性。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明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三字经》里也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学习如同织布,需要日积月累,一旦停止,就如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学习是终生的事情。
关于学习知识的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学习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对很多事情疑惑不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总结复习过去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去当老师了。
关于学习的广泛性。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能够不离经叛道了!”对博学的认识,子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乎?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你认为我是广博学习并牢牢记住的人吗?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思想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关于学习的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要求学生学习四项内容:“文化典籍,社会实践,忠诚的品德,诚信的秉性。”我认为,孔子对社会实践的教育,比我所受的二十多年的纯理论教育要先进的多。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也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是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弟子们为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情感,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抒发怨恨。在近处可用来侍奉父母,往远处可以用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了解自然界中那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关于学习的价值。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智慧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如此看,学习还能治病。
关于学习的最高境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学会用《诗经》里那种抒情方式来激励志气,学会用礼仪的方式来作为行事的立足点,学会用轻松快乐的方法来成就大事业。”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问,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又不如把学问当成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