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课本期末复习题

时间: 如英2 初二语文

  初二语文课本期末复习题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得满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等将被扣分。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假如我是一江春水,哪怕遇到巨岩的阻挡,也要尽力地奔腾流tǎnɡ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即使落在贫jí 的土地,也要顽强地ménɡ 发成长。我们应懂得生命的真dì ,乘着理想的航船,撑起信念的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我梦想漫步在钱塘江畔,在潮起潮落中,感受“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  ;我梦想徜徉在滕王阁下,在落暮余辉里,想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 ;我梦想登临泰山之巅,在红日喷薄时,欣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 。

  A.壮阔 B.壮丽 C.壮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 出发,走向夏 的繁茂,秋得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 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5、古诗词默写。(7分)

  (1)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2)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3)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山中风光,情趣无限。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一览众山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阳春布德泽, ”。

  (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   ,   。

  6、名著阅读(4分)

  (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乙)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任务一:卷面分数(2分)

  任务二:(乙)段落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

  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分)

  7、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4分)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 (1分)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1分)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味蕾上绽放的爱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 糖醋排骨的味道。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9、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0、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1、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2.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4.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1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四、文言文阅读(21分)

  (一)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6.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

  17.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二)观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随波而逝(消失)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19.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2分)

  20.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三)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 ,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2)再遣信令还( )

  (3)而太傅留之( ) (4)谢公语同坐曰( )

  2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并翻译(5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翻译:

  23.王夫人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的原因是:

  (2分)

  五、写作(30分)

24、她被称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伟大的女芭蕾演员,她一手打造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已跻身世界最优秀芭蕾舞之列,她古稀 之年还能把芭蕾演绎的美妙绝伦,她九十岁时,摘得西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她在艺术盛年遭遇了几近双目失明的厄运,她却从未动摇过对艺术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这位黑暗舞者就是世界芭蕾史上罕见的奇人——阿隆索,面对别人好奇的追问,她 总是淡淡一笑:“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评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附加题:(10分)

  (一)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5.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7.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分)

  孔子:__ 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 __

  28.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3分)

4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