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语文 >

初一语文期末抢分班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2)

时间: 子媚2 初一语文

  13.结合选文,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点题,总领下文。首段的作用在全文之中一般而言有几下几点:点题、总领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某个具体情节做铺垫。答题时,应结合具体文章。

  【解析】点题,总领下文。首段的作用在全文之中一般而言有几下几点:点题、总领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某个具体情节做铺垫。答题时,应结合具体文章。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是这道题必不可少的答案,这主要检测孩子的识记和概括理解能力。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9 题。(共l8分)

  父 亲

  ①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的老父。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一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④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⑤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⑥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穿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⑦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撒下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⑧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⑨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⑩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竟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⑾我哽咽着说:“睡吧。”

  14.给下面划线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2分)

  ①踹醒( ) ②哽咽( )

  【答案】①chuài ②y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是否积累扎实,本题声、韵、调全对才给分

  15.根据①——③段简答(3分)

  “我”为何要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的老屋,和父亲一起吃饭;一起聊家常,并且与父亲同寝?(尽量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因为“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父亲很想念我,他每天“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所以“我”要急忙回家安慰父亲对我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题只要能回文定位,考查的主要是信息的概括能力,一定要结合文章的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回答问题,文中第2自然段写到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还有“我”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这些可以看出父子二人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16.根据④——⑨段,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关心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例各一例,归纳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A.父亲关心儿子:

  B.儿子关心父亲:

  【答案】A.父亲怕自己打鼾影响儿子睡觉,要找人搭铺去。B.儿子为了让父亲早点入睡,自己便打鼾装睡。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信息的筛选,只要抓住文章第4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7.文中对月色和夜色都有一些描写。例如:“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等。这些描写的作用是(3分)

  【答案】烘托出凄凉的气氛,表明夜色渐深的过程,体现父子互相关心的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的一般方法为:作用+特点+情感,在分析特点和情感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和文章的中心。

  18.第⑩段中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轻轻”和“摸”各有何作用?(3分)

  【答案】“轻轻”表明父亲怕惊醒“我”;“摸”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加点词的深层次含义。词语语境义的分析一般方法:语境义+情感,在分析重点词语的语境义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和文章的中心。

  19.根据②和⑩段简答:文中两次写“我”落泪,其原因各是什么?这两次落泪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3分)

  【答案】第一次是由看表哥的来信内容引起落泪;第二次是父亲用他粗糙而又温情的手抚摸我的脸时引起落泪。这两次落泪都表现了“我”与老父之间的“父子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我两次流泪的原因,第一次是由看表哥的来信内容引起落泪;第二次是父亲用他粗糙而又温情的手抚摸我的脸时引起落泪。这两次落泪都表现了“我”与老父之间的“父子深情”。

  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共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四处。(2分)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答案】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解析】练习学生的朗读习惯,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二石兽并( )沉焉 ⑵阅十余岁( )

  【答案】(1)一起 (2)经过

  【解析】文言实词要求学生认真掌握课内课下注释的字词含义,把握住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字词,这些都是考试必考的内容。

  2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答案】D

  【解析】A.代词,代找石兽这件事。B.代词,代石兽。C.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D.助词,的,文言文虚词的掌握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别是“何、以、之、乃、则、而、且、焉、者、然、矣、乎、于、其、为”。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答案】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解析】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注意重点的字词,特别是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以及句式理解,这句话中的重点字是柿,重点句式是反问句。

  【答案】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解析】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注意重点的字词,特别是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以及句式理解,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然则”、“但”。重点句式:反问句

  24.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解析】概括类试题是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相对教难的题型,拿下这些题型才不致和别人拉开太大的差距,关于概括类试题,抓住文章中的首位句子,以及梳理清楚文中故事情节。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5——26 题。(共4 分)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应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5.从修辞手法上来讲,诗歌第一、二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中“天光”、“云影”指 。(2分)

  【答案】比喻 阳光和云在水中的倒影。

  【解析】前两句话的意思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天影。从句意上就可知道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作者特别新颖的是用“天光”、“云影”指阳光和云在水中的倒影。

  26.本诗的第三和第四句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你的理解是什么?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2分)

  【答案】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启发是: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解析】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或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等。启发是: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四、写作部分(共50分)

  27. 刚刚步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烦恼多了,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

  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解析】“烦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进入初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首先,烦恼的类型很多,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等等,总之,只要是烦恼,对人、对事的任何感悟,任何思考均可纳入本文题的写作范围。学生应注意选材力求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写出来不会引起反响,而新颖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则能使人耳目一新,引起共鸣。如果学生平时常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议论往往能折服读者,那么,可以选议论文写作来展示才华;如果学生头脑中感悟较多,可以取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形式成文;如果学生有切身经历,而且自以为比较感人,平时,又长于记叙和描写,可选记叙文这样的文体写作。


  看了“初一语文期末抢分班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4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