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其它答案 >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2)

时间: 炎婷2 其它答案

  9、记忆障碍:

  1)错构:记忆细节错误,坚信不移(有中生它)2)虚构:将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无中生有),内容常变化,易受暗示。

  10、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影响,使大脑发良不良或受阻所造成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原因有遗传、感染、中毒、头外伤、内分泌异常及缺氧。

  11、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评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病情,要求治疗,称自知力完整。是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12、情绪障碍:

  1)以程度变化为主: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专栏4-1 关于焦虑 二级)。

  2)以性质改变为主: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

  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

  易激惹:细小的事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13、意志行为障碍:

  有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

  14、精神运动性兴奋:

  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种。

  1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

  违拗、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强迫动作

  16、精神分裂症:

  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可维持清晰意识和基本智力,但认知功能有障碍。

  17、妄想性障碍:

  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常持久甚至终身存在,妄想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史短暂而不突出。病前人格多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病程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觉察,有时人格可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18、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如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19、神经症 P 319—321 (诊断打分)

  20、应激相关障碍 :

  又称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环境)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21、人格障碍:

  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偏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22、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23、郭念锋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反比)、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24、一般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心理冲突常形)、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最初事件(未泛化)。

  25、严重心理问题:

  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激发(内心冲突常形),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与最初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痛苦情绪(内容充分泛化)。

  26、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即可疑神经症。评分:4-5分、不能确诊神经症、心理冲突是变形的。

  27、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28、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29、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30、压力源的种类:

  按对主体的影响可分:

  1)生物性压力源: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躯体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

  2)精神性压力源: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错误认知、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失恋、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人际适应问题)。

  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付的压力。又分同时性叠加压力(若干压力事件同时发生,如四面楚歌)、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相继发生)两类。

  3)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如战争、地震、空难等。

  ★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的反应,近似于PTSD,被称为灾难征候群(分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三个阶段)。

  ★塞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统称“一般适应征候群”。

  29、急性应激障碍:

  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意识障碍突出,病程数小时至数天。

  30、“创伤后应激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

  1)闪回”(闯入性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反复重现;

  2)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3)回避: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

  4)警觉性增高: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

  5)焦虑/抑郁:可有自杀观念。

  31、适应障碍:1个月起病,病程不超6个月

  重大生活改变或应激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

  看了“变态心理学知识点”的还看了:

1.变态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2.变态心理学论文

3.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论文

4.2016心理学书籍推荐5本

5.读书心得1000字社会心理学5篇

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