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其它答案 >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

时间: 炎婷2 其它答案

  财政与金融考试知识点

  第一部分 财政

  第一章 财政、政府与市场

  1、财政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可以简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特点:(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满足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具有集中性、全社会性、强制性和不直接返还性的特点。

  2、公共产品的特点。

  (1)消费上的非排他性。(2)消费上的非竞争性。(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效用的外部性。(5)消费的不可逃避性。(6)供给的非排除性。

  3、市场失灵和缺陷的表现。

  (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2)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3)信息不充分。(4)外部负效应。

  4、财政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2)政治条件:国家产生。

  5、公共财政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非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活动。

  特点:(1)与市场经济适应,用于弥补市场失灵(边界)提供公共产品。(2)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质)。(3)非营利性财政(不与民争利;以支定收)。(4)法制化财政(严格的预算制度)。(5)透明化财政。(6)核心是效率。

  6、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的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支出

  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其特点。

  购买性支出:亦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国家投资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例如政府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

  特点:通过此类支出,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即政府一手支付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买了商品和服务,满足了实现国家只能的需要。 转移性支出:指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商品和服务。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救济、债务支出等。

  特点:政府支付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不存在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问题,政府未获得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果,只是在微观经济主体之间进行收入的转移分配,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再分配活动。

  2、财政支出的原则。

  (1) 量入为出原则。(2)合理配置资源原则(效率)。(3)公平原则。(4)稳定原则。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因素。(3)社会性因素。

  4、政府采购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原则: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实信用。

  第三章 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

  2、税收的概念、特点。

  概念: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按照固定比例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的分配,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体现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特殊的利益分配关系。

  特点:(1)强制性(征收上)。(2)无偿性(缴纳上)。(3)固定性(征收范围和比例上)。

  3、公债的概念、特点。

  概念:公债是指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内外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特点:(1)自愿性。(2)有偿性。(3)灵活性。

  4、预算的概念、作用。

  概念:指一个国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的财政收支计划,是经国家权力机构批准的法律文件。

  作用:(1)资金配置功能。(2)稳定经济、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3)财务监督的功能。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技术水平。(3)价格。(4)收入分配政策。(5)分配制度。(6)国企上缴利润制度的影响。(7)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范围)。

  第四章 税收

  1、为什么说税收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在世界各国税收都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 主要工具。目前在我国,税收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90%左右。税收之所以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由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税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公共产品的收益和成本补偿均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将受益者与补偿对象一一对应,从而无法确定每个社会成员究竟应该承担多大份额公共产品的费用。这就决定全体社会成员所需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只能由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来提供,而政府等公共部门属于非生产部门,一般不会直接创造财富,政府凭借政治权力,选择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税收筹资方式就成为首选。

  其次,税收的固定性又可以保证政府获得连续稳定和充足的财政收入,可及时弥补对公共产品补偿的要求。

  最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还可以作为政府最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等目标。税收的这种经济调控职能加强了它在财政收入主要方式中的地位。

  2、税收的原则、转嫁方式。

  原则:(1)财政原则。(2)效率原则。(3)公平原则。(4)稳定原则。

  转嫁方式:

  3、税收的分类。

  (1)按照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税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三类。我国税收按照征税对象不同,一般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2)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益权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3)按计税依据分类,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4)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4、纳税人、负税人。

  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5、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税额与征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

  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根据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数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累进税率:是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

  第五章 国债

  1、国债的特点。

  (1)自愿性: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这一特征使国债与其他财政收入明显区别开来。

  (2)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而按期偿还并付息。(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

  (3)灵活性: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财政资金的余缺状况灵活加以确定,而非通过法律形式预告规定。

  三者关系:国债的自愿性,决定了国债的有偿性;国债的自愿性和有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发行上的灵活性。

  2、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1)以财政盈余偿还。(2)建立国债偿还基金。(3)预算列支。(4)借新债还旧债。

  (5)开源。(6)节流。(7)债务重组。(8)货币政策调整。(9)债务违约。(10)战争。

  3、国债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4)投资工具。

  作用:(1)国债日益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2)国债仍然是财政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3)我国国债还具有支持经济高速增长、支持财政金融体系体制改革的作用。

5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