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5年(2)
【参考译文】
先王首先顺应民心,所以功成名就。依靠仁德得到民众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自古以来不胜枚举。失去民众的拥护建立功名的,从来没有过。获得民众的拥护是有方法的,无论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还是仅有百户的小邑,人民中没有不喜悦的。择取人民所喜悦的事,就获得人民的拥护了,人民喜悦的事难道很多吗?这是获得人民拥护的关键。
从前,汤战胜夏朝而统治天下。天大旱,农业五年没有收成。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作保证)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用木夹挤压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这可以说汤是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了。
文王住在岐山侍奉纣王,虽遭到纣王的冤枉侮慢,依然端庄恭顺,早晚一定准时朝拜,进献贡物一定恰到好处,祭祀一定毕恭毕敬。纣王很喜欢,封文王为西伯,赏赐他千里封地。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千里的土地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必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到民心,胜过得到千里的土地。所以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于是他睡不安枕席,口不尝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用了三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饮食拒绝珍奇,衣服不穿两层,装饰禁用两种颜色。他时时出外巡视,随从的车辆上载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在这之后,他召集大夫们,向他们说:“我愿与吴国最终求得上天裁正。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手执箕帚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被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 。灭掉吴国之后两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民心的结果。
二、现代文阅读
6、【答案】 ①乌镇建筑的古朴、色泽的幽暗;②乌镇文化的深邃浓厚;③乌镇夜晚迷人的水乡风韵。(答对一点给2分)
7、【答案】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想象地突出了乌镇的特点——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2分)高度评价了乌镇在江南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1分)
8、【答案】 照应开头的江南正在远逝。(2分)点明并深化了文章主旨,作者表达了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的忧思与伤感,并发出了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2分)
9、【解析】 答第一种观点,作者为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而感伤,可结合原文“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进行阐发,点出二者的关系。(2分)点出对古典文化的态度(2分)。答第二种观点,如认为“现代文明迟早要取代古典文化”,可视回答的严密性酌情给分,但不应超过2分。因为“取代”是过于绝对的,也是不合实际的。答到第三种观点,取辩证思维的,则更好。
【答案】 示例: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它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就是对民 族历史的尊重。作为现代人应保护和珍惜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厚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此示例可得3分以上。)
必修三专题答案
课内知识梳理
一、语音
1.答案:D ( 犒劳kào 鹰隼sǔn 脸色刷白shuà)
2.答案:C(A项除“孝悌”读“tì”外,其它都为“dì”;B项除“媲美”读“pì”外,其它均为“bì”;D项除“对峙”读“zhì”外,其它均为“shì”。)
3.答案:B 【A. 卓 (zhuó) 著 质(zhì)量 C. 渲(xuàn)染 D. 供应(gōng) 参与(yù)】
4.答案: C
5答案:D。【A镌刻juān B混水摸鱼hún C徇(xùn)私舞弊。】
二、字形
1 答案A (B项中震耳欲聋,C项中取缔 ,D项中残羹冷炙)
2 答案:A 别出心裁
3.A 修改:“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4 答案: A。 B代-待 C。发帖 眼花缭乱 雀-鹊 D 沿袭,不屈不挠。
三.成语答案:
1 答案:B.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落石出”从积极的角度比喻真相终于大白,不表示消极的担忧。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2.答案:C.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这里误解为“观察不细致”。)
3.答案:A.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大楼被烧毁不可以赞美。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不形容自然流畅。)
4.答案:D.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5.答案:C.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不能形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这里表示“不在乎”,该用“不以为意”)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四、文言知识
1 答案:C. (动词作名词,盟约,约定)其它分别是: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动词,修墓;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2 答案:B. (使动用法,使……完整)其它分别是:名词作状语,按名分;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 答案:C. (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其它分别是: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动词使动用法,使……亡:使动用法,使……承担。
4 答案:C. (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其它分别是:形容词作动词,享尽;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5 答案:B(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例句: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其它分别是: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6.答案:B. (定语后置句) 其它为状语后置句。
重点句子翻译翻译答案:
1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是无法在君主和双亲面前掩饰自己的罪过。
2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3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用来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4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5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6 译:损害秦国而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7 译:我虽然最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8 译:竭尽诚心,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9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德义。
11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12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指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拓展阅读
1. 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2. A(称代上文的“文天祥”)
3. B(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4. C (“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5.见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6.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答题思路: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