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年级暑假作业阅读理解答案大全(2)
【答案】9
1.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清贫的物质生活,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2.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
3.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使论证更加严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道理论证,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5.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答案】10
1.答题要点:能扣住文章主旨或关键人、物,言简意赅。
例一:冬天的橡树
例二:穿破毡鞋的小男孩
例三:震撼心灵的“家访”
2.答题要点:能抓住“冬天的橡树”的主要特点(两点即可);联系相关描写加以分析。
例:冬天的橡树极美,它高大粗壮,庄严地矗立着,美得就像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冬天的橡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风雪中“叶子几乎没有凋落”。冬天的橡树具有宽广的胸怀,“像是撑在空地上的一顶帐篷”,庇护着许多弱小的生灵……
3.答题要点:能抓住小男孩的主要特点(至少两个);联系原文,加以分析。
示例:这个穿着破毡鞋的小男孩热爱大自然,他对冬天的橡树、装死的青蛙、温顺的驼鹿都有深厚的感情。这个小男孩纯真善良,老师要回去时他主动提出要送老师,细心地送给老师一根棍子防身并希望老师只是吓唬一下调皮的驼鹿就好……
也可扣住小男孩的其他特点,例如“见多识广”,“观察细腻”,“敬重生命”,“善于感悟生活”……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4.答题要点:能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简要品析。
例一:A句描写了小男孩初次亮相时的外貌和语言,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小男孩的有礼,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例二:B句自然地将小说的场景从校内转到森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三:B句中“白”、“黑”、“蓝”,渲染了森林冷寂的氛围。“婆娑”、“纤细”突出了“桦树”柔美的特征……
例四:C句写出了安娜的心理变化,点明了此行对她的巨大影响,为下文她态度的转变作了铺垫……
例五:C句写出了安娜对语言的顿悟:语言如同生活般丰富而鲜活,只有植根于生活,语言才能焕发活力……
5.答题要点: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表达流畅。
示例:我认为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安娜虽然未见到萨乌什金的母亲,但在家访途中,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反省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萨乌什金的内心世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行,使萨乌什金发自内心地希望能改正自己经常迟到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其实已经达到了。
也可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生活感悟”可融于具体分析中,不必独立出来。
【答案】11
1.中国人的姓氏按照父系传承,恰与遗传学中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生物学资源。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遗传素质、身体健康以及疾病等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2.皇权的存在使有些姓氏的生存竞争能力增强,逐渐发展成为大姓和常见姓。
3.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既反映了血缘的传承,也反映了生存的竞争;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生物学价值;有些小姓和奇姓正在消失或处于濒危边缘,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4.将小姓和奇姓的文化价值、生物学价值与大熊猫相比较,强调保护小姓、奇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答案】12
1. 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2.(1)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
(2)“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3.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暗示了乡下父子生活的拮据,为了买优惠的汉堡,他们一大早急匆匆地从遥远的乡下赶来,为后文优惠时间以过,众人为了帮助他们善意撒谎做铺垫。
4.(1)“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的失望与无助的表情。
(2)“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5. 感谢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永远会记住这个汉堡,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像你们一样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答案】13
1.A 孤独苦闷(绝望自卑)
B 萌生希望(看到希望)
C 重拾信心(重启心门)
2.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
3.实指的“门”:
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
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
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与他交往,巧妙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
4.
示例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
示例2: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示例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答案】14
1. 椅子的流行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坐礼的变化、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
2. 用“逐渐”,句子的意思是说桌子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替换成“立即”,句子的意思则是说桌子很快就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了。
3. (1)能磨炼意志、修身养性。
(2)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答案】15
1.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
(1) 什么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区别开来,这种说明的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时,可以着重说明特性,也可以着重说明作用,当然也可以二者兼顾。
(2)如何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
这两种说明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最简洁的判断方法是: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3)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10种。
2.①②③∥④∥⑤
3.不能。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
(1)如何去做“XX词能否删掉/XX词语能否替换,为什么”的题目?
常规的现代文阅读题目中,这种题目都会分成两部分,A能否替换,B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之前,都会将“不能”大笔一挥写在试卷上。孰知,最新的考试评分标准规定该类题型不写原因是不给分的,所以,原因才是得分的要点。那么,如何写原因呢?其实很简单,把XX词删掉后与删掉前/XX次替换后与替换前的表达效果相对比,写出不同点,言之成理即可。
4.呼吁大家少开车,少使用石油能源,尽量乘坐公交工具,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作贡献,同时积极种植树木等植被,爱护森林。
【解析】:
开放型题型,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6
【答案】17
1.山子通过给父母画肖像(2分),明白了父母对他的爱(1分)。
2.示例:我的父母都是盲人,如果画出来,同学们和老师会怎么看,我以后怎么在他们面前抬得起头?(不是用第一人称答题,不给分;考生答案符合文中情境或人物心理给2分,语言连贯给1分。)
3.①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
②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
③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
④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⑤我奇怪地问他:“你不同意?”山子摇摇头。我又问:“那你同意了?”山子还是摇头。
⑥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
(2分,以上句子任选一句即可给2分。)
4.虽然山子的父母是盲人,眼窝深陷,甚至连山子本人也不愿意面对,但是,他们却成天用‘心’看着山子成长,用爱支撑起他成长的天空。这眼睛因爱而完美。(共3分,答出“因爱而完美”的意思给2分,对此有具体的阐述给1分。)
5.示例一:我赞同这个观点。文天祥因民族之爱,使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千古留芳。
示例二:我赞同这个观点。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奸臣,如隋炀帝、蔡京等,虽然有出众的艺术才能,也有很多的作品,但有多少人能知道他们的作品呢?
示例三:我反对这个观点,比如秦桧背叛民族,但他创造的宋体字,却是我们现在报刊、书籍印刷的主流字体之一,我们并不能因为他的人格而否认宋体字的价值。
示例四:我反对这个观点,像我们普通人,大多数都是心中有爱的。如父母之爱,同学之谊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
(共3分,答出观点给1分,答出理由给2分;只答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可从如下四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支撑观点:①有爱有价值;②无爱无价值;③无爱有价值;④有爱无价值。①②支撑赞同观点;③④支撑反对观点。)
【答案】18
1.智慧 胆识
2.“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
3.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
4.例如:整合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就是1000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
又如:事例中广告商没有明确给他提出要求,这样他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阶段完成目标。这与观点明确而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朝前走是一致的。(如从反而回答,自圆其说也可。)
5.例如: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可)
【答案】19
1.(2分)要成为你自己。
2.(3分)“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都是别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或:“他”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3.(4分)举例论证(1分)。以拿破仑为例,自然得出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而没有自己的结论,增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的说服力。(3分,意思相近即可)
4.(3分)运用“你”“你们”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似乎与读者在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娓娓道来,显得自然、亲切,更让人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20
1.为了让患脑瘤的的妻子能安心治疗,丈夫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用一个手机模具和家里沟通,从而表现出一种质朴真切、入骨入髓的爱(应抓住“美丽的谎言”这个核心来回答,大意相同即可,2分)
2.不能删除,这两段交待了妻子患脑瘤入住医院和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1分),为下文丈夫不得以编织美丽的谎言和“我”见证他们深沉的爱作铺垫(1分)。或者说:不能删除,第一段写妻子患脑瘤入住医院,是展开情节的基础(1分);第二段交待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为下文丈夫不得以编织美丽的谎言作铺垫(埋下伏笔)(1分)
3.父亲:儿子,你妈醒啦!儿子:妈没事了吧?我们想来看看妈妈,她什么时候出院啊?父亲:不用了,好了会出院的。(大意相同即可,2分)
4.“我”向丈夫借手机用(2分)。
5.是丈夫(1分),因为文中是他编织了美丽的谎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理由充分得2分)
【答案】21
1.榆树、老人(树、人)(每空1分)
2.以物喻人(或“象征”)
3.具体形象地表现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反衬榆树固执顽强的生命力(1分)。(大意相同即可)
4.①生存环境都很艰难;②都没有向艰难屈服,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③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写出1条得1分,写出两条得3分)
5.
示例一:“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不能脱离现实,不切实的非分之想只能让自己走向灭亡。示例二:“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有所作为,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示例三:“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才能逐步走向成功(找出句子得1分,理解正确另得2分;理解大致相同即可)
【答案】22
1.内容上:通过描绘马路上一幅幸福温馨的小画面,唤起我对家庭生活美好往事的回忆,引起我对现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的思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内容方面2分,结构上1分。)
2.从孩子的角度,表现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富有童趣。(3分。)
3.示例一:过完周末回校,爸爸总要亲自送我上车,千叮咛万嘱咐,弄得我都不好意思。我就不耐烦地对他说:"以后不要送我了,那样会让人笑话的。
示例二:当我买新衣服时,爸爸总念叨,去年那两件衣服又好看,又耐穿,别浪费钱了。我反驳说:"这是今年的新款式,真是老土。"(4分,每个事例2分。)
4.示例一:句子:幸福就像那些充满氢气的气球,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