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本深入探究习题及答案(2)
(四)演讲要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逻辑说服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演讲词的语言或是简洁明快,通俗平实,准确生动;或是幽默风趣,富有文采,富有气势,富有逻辑性。句式的整齐划一、对称均衡,长短结合、整散结合,产生优美的节奏感。适当地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会使演讲怡情悦耳。
1、《为人民服务》文虽短,但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从文中找出一些已被人们视为格言警句的句子或段落,并理解其含义。
示例: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理解:这句活告诉我们,遇到挫折失败时,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不要悲观丧气,要坚信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直面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拼搏,一定会取得成功。句中用了排比的修辞,语气坚定,激人奋进,给人无限鼓舞。
2、高声朗读《我有一个梦想》,充分体验本文排山倒海般的语势与激情。同时,想象着:你就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面向整个世界,发出你自己的,也是亿万受奴投者追求自由平等的声音,倾诉着内心的痛苦、愤怒,宣示着自己的信念、希望和梦想……
然后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些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听起来摧人振奋,感情激昂的语句,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从课文找出并仔细品味。
实践反思
(一)这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答谢宴上的祝酒词。阅读这篇演讲词,回答下列问题。
十分尊贵的客人们:
我们能有机会在贵国作客期间欢迎你和今晚在座的诸位中国客人,感到十分荣幸。我要代表我夫人和同行的全体正式成员,对你们给予我们的无限盛情的款待表示深切的感谢。
大家知道,按照我国的习惯,我们的新闻界人士有权代表他们自己讲话,而政府中的人谁也不能代表他们讲话。但是我相信,今晚在座的全体美国新闻界人士都会授予我这一少有的特权来代表他们感谢你和贵国政府给予他们的种种礼遇。你们已使全世界空前之多的人们得以读到、看到、听到这一历史性访问的情景。
昨天,我们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当我在城墙上漫步时,我想到为了建筑这座城墙而付出的牺牲;我想到它所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的岁月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
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我们开始会谈时就承认我们之间有巨大的分歧,但是我们决心不让这些分歧阻碍我们和平相处。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思想作出判断。
先生,你已注意到送我们到这里来的飞机名为“七六年精神号”。就在这个星期,我们美国庆祝了我们的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生日,是他领导美国在我们的革命中取得了独立,并担任了我们的第一届总统。在他任期届满时,他用下面的话向他的同胞告别:“对一切国家恪守信用和正义。同所有的人和平与和睦相处。”就是本着这种精神——七六年精神,我请大家站起来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为我们两国人民,为我们的孩子们的希望,即我们这一代能给他们留下和平与和睦的遗产,干杯!
1、 尼克松总统在祝酒词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 当时中、美两国政府还存在着不少分歧,尼克松总统在祝酒词中怎样缩短两国间的距离,缩小感情上的鸿沟,赢得在座的中国官员好感的?
3、 有评论说,这篇祝酒词“不失为文彩飞扬的佳作”,找出你印象最深的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
(二)“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这样总结成功的秘诀:凡事比别人多一点点!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实践,多一点疯狂┅┅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成功的秘诀原来就是简单的四个字:多一点点。
请以“多一点点”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让它如同前进的号角,鼓励你不断奋进,迈向成功!
抓住细节描写 再现历史情境
问题情景
小博士论坛上:
晓阳:(神情凝重)小博士,今天我读了第五单元的课文《南京大屠杀》,心情可沉重了,小说再现了68年前日寇在南京对南京人民集体和零散大屠杀的滔天罪行,真是骇人听闻啊,日本在南京大屠杀的兽行真是千夫所指,万人可唾。
小博士:(哈哈哈)
晓阳:(狠狠的瞪着小博士)亏你笑得出,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
小博士:我是中国人啊,我也痛恨残害中国人的日寇,也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可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晓阳:(挠挠脑袋)文章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得多传神啊,那不是小说才有的吗?
小博士: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十分注意形象的刻画与细节描写,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小博士: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的探究学习吧,看看报告文学中典型细节给我们展现了哪些历史的真实,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探究学习
一、 学会积累
1.报告文学属纪实性作品,兼有 和 的双重特征,它要求 、 ,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2.根据报告文学报道的内容,报告文学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写人物为主的报告文学,如 ;一种是以写事件为主的报告文学,如 (填序号)。
A.《南京大屠杀》 B.《寻找时传祥》
C.《阿炳在1950》 D.《滑铁卢之路》
3.说说报告文学《阿炳在1950》一文采用人物同期声的形式来叙事写人的好处。
二、 学会阅读
4.把握文中再现的历史情景
报告文学属纪实文学性的作品。阅读着累纪实性作品,要注意品味文中再现的历史情景,注意体会这些历史情境留给我们的对历史、现实或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四篇报告文学给我们再现了哪些已远离我们的历史情境,请认真阅读文章,细细体会品味
课题 再现的历史情境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给我们的思考
《南京大屠杀》
《寻找时传祥》
《阿炳在1950》
《滑铁卢之战》
5.报告文学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再现的历史情境
报告文学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细节描写来描绘,再现和复原有关的历史情景。本单元的四篇报告文学也不例外。
请阅读《南京大屠杀》中的文段,思考:
(文段一)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
(文段二)“老总们,行行好,让孩子先过去吧。”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满脸泪痕求道。谁也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条船向岸边射来,人们“呼”地涌过去抢夺船只,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① 文段(一)细节描写如何描绘了老太太的疯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 文段(二)向我们再现了怎样的情景?
③ 史实性报告文学强调材料的真实,请结合“燕子矶大屠杀”细节描写再现的历史情境,是否虚假,你能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事实依据吗?
④ 《阿炳在1950》一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21世纪,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实现“使用典性细节再现历史情境” 的?
⑤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这篇报告文学对比进行了生动地描述。课文在描绘历史人物、在鲜滑铁卢之战这一历史画卷时,对既有全场景的勾勒,由有关间细部的特写,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三、 学会运用
6.《寻找时传祥》写于九十年代,时隔了30年,作者对当时的情景已经无法直接描述了,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的当年。你能根据下面文段陈述的事实,采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吗?请你依据事实,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示:抓住时传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刻画。字数200字)
(文段)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接见了代表们。刘少奇紧紧握着他的手:
“你们干劲可真足啊!再加把劲,把全市的清洁工人都带动起来嘛。”刘少奇从自己口袋里摘下一支“英雄”牌金笔,送给时传祥,“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
实践反思
7.报告文学的“报告”要求真实,不能虚构。“文学”要求人物、事件典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本单元的典型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充分地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请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细腻传神的典型细节。
课题 你认为最传神的细节描写
《南京大屠杀》
《寻找时传祥》
《阿炳在1950》
《滑铁卢之战》
小结:所谓典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人物的 、 、 、 、 进行刻画,也可以对 、 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欣赏古人的劝说艺术
问题情景:
(镜头一)王旭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却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无心想学,而且经常逃学。好朋友李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劝劝王旭:“王旭,不要再打电子游戏了,你这样就会变成废物一个了”,谁知王旭却瞪着他嚷嚷道:“你才是废物呢”。李荣愕然了“难道自己错了吗?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镜头二)妈妈禁止晓阳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理由是课外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晓阳为了改变妈妈的偏见,决定和妈妈真诚的谈谈:“妈妈,这是有意义的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是我的自由,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谁知话音没落地,妈妈却怒不可遏——晓阳委屈极了:“我说的是心理话,难道错了吗?”
人都不是傻子,我凭什么要听你的?这是拒绝接受劝告的潜在心理。在古代更甚,如果是给帝王提意见(进谏),帝王听得不顺耳,一不高兴,还要赶进谏人走得远远的,甚至要取进谏人的性命,如战国的屈原就因进谏被楚怀王流放,东周的比干因进谏被商纣王挖去心肝。但情况也由于相反,有人向帝王和其他人进谏,最终都会被接受,采纳其意见和建议。这其中有个重要因素:就是进谏的艺术。本单元邹忌讽谏齐王,墨子劝谏公输都是成功的范例,他们劝说成功的方法是什么?让我们来寻找古人成功劝说的秘诀,欣赏古人精彩的劝说艺术吧。
探究学习:
一、 学会积累
1.“天才在于积累”只要多积累善积累,就一定能把文言学习好。请同学们继续下工夫进行词汇和句式上的积累,同时增强对文言文知识的感性认识。请按要求梳理本单元的文言知识:
①我积累的通假字(例: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②我积累的古今异义(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③我积累的词类活用(例: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④我积累的特殊句式(例: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濒于“自”提前;)
二、 学会阅读
2.古人成功劝说他人的事例
本单元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对话、悬念迭生的情节、巧妙锋利的言辞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特别是人物高超的劝说艺术不得不令我们赞叹不已。请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课题 人物 劝说的对象(与人物的关系) 劝说的内容 劝说的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孙权劝学》
《公输》
3.古人成功劝说他人的方法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别人的过错“横眉冷对千夫指”固然大快人心,未必人人都可以接受。历史上“批龙鳞,逆圣听”招致杀身之祸的忠臣义士比比皆是啊。但邹忌、孙权、墨子都成功的劝说了齐王、公输、楚王和吴蒙,他们成功劝说的方法是什么呢?请按完成下列问题。
①比较下面两段话说说“直谏”与“讽谏”有什么不同:
(文段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段二)诚宜开张圣(德),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的《出师表》
直谏:
讽谏:
② 结合(文段一)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从中可以看出邹忌的讽刺艺术有什么特点?
[知识连接]
根据两个不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明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
③要说服他人,离不开摆事实和讲道理。事实可以那样现身说法,也可以是典型人物的事迹。《公输》一文的劝说就很有特色。墨子见公输盘和楚王,都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找出这些比喻,说说公输如何运用比喻层层说理的,并分析其这样劝说的好处。
④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的方法和可谓和邹忌讽谏的方法可谓异曲同工,请认真阅读《公输》,比较二者劝说方法的异同。
⑤孙权是三国时吴的建立者,他劝学的对象是一介武夫吕蒙,难度可想而知,但吕蒙经过了孙权的劝说后成为了一名有才略的。你认为孙权善于劝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三、 学会运用
4.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洲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上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三千余人而后进
“及渡江”司马睿让祖逖做军咨祭酒,这是军事顾问一类的关,但祖逖却“纠合骁健”,向司马睿直言要收复中原,面对祖逖义正词严的请求,司马睿以“逖为奋威”,但无之实,“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面对司马睿的这种做法,即如你是祖逖,你将如何劝说司马睿“给铠仗”呢?
5.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老师或爸爸、妈妈的有些做法你可能不苟同,但又不便直接说。学了本单元后,古人的劝说艺术必定会给你启示。试着运用这种艺术,向老师或爸爸、妈妈提出你的建议。
实践反思:
6.古人成功劝说的事例和劝说的艺术定然给你不少的启示,你能学以致用来帮帮李荣和晓阳吗?
“问题情景”中镜头(一)(二),李荣和晓阳劝说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说效果更好?
知识链接
给你介绍几种行之有效劝说的艺术:
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二、步步为营,请君入瓮。
三、开诚布公,坦成相待。 四、巧妙设喻,委婉讽谏。
五、留足面子,暗示自省。 六、赞扬鼓励,顺耳利行。
7.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之有效劝说方法:
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乐”
问题情境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时,滕子京被贬到岳州的第二年,大规模重修岳阳楼。楼建成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是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秋晚图》寄给了他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要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并未亲见岳阳楼,却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写出了气势磅礴,语调铿锵的《岳阳楼记》,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乐”的态度。
就在范仲淹领导是新政失败,被贬到河南邓州的时候,积极参与勤政的欧阳修,也慷慨上书,替范仲淹分辨,得罪了当权派,曾一度下狱,后被贬到安徽滁州任知州,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1046年.)写下了《醉翁亭记》,也许是冥冥中也想和他的朋友范仲淹对话吧,欧阳修也写出了自己的欢乐观。
同是文才斐然的才子,同是积极参与政治改革的高级官员,也几乎是同时被朝廷贬谪文人,他们两人对“乐”的看法是否一样?
探究学习
一. 范仲淹把洞庭湖的景写得非常美。有雄浑的、隐晦的、明丽的,他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只是为了让我们身临其境吗?
1. 文章第二段,作者写洞庭湖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雄伟景象,引出了抒情语句。请把这句抒情语句写下来,并翻译。
原句:
翻译:
2.作者写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在霪雨霏霏时与在那春和景明、阳光明媚时登上岳阳楼,他们产生的感情一样吗?具体说说。
答:
3.作者赞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吗?和滕子京一样同样遭贬谪的作者,要怎样才能“乐”起来?(提示:关注文章的最后一段)
答:
你探究完了这三道小题,就会明白这道大题中说的范仲淹写景的作用了吧,他写景是为了与论理结合起来。先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环环相扣,浑为一体。
小贴士 滁州自古以来的兵患战多,民不聊生,直到宋朝才能免于兵乱。 欧阳修被贬此地,在自己的辖内仍然尽心尽力,使百姓安居乐业。《醉翁亭记》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是肉还是菜,都是就地取材,这样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
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全篇都贯穿一个“乐”字,他的“乐”与范仲淹的“乐”有什么异同?
1.文中各段都有带有“乐”的句子,请把它们翻译出来。
第一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
第二段: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第三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
第四段: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
2. 从以上各句中,作者在滁州琅琊山看到、感受到的各种什么“乐”?作者自己又乐什么呢?
答:
你探讨到这里,是否理解了了范仲淹和欧阳修对“乐”表现出来的志向和情怀?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和百姓的快乐联系起来,这点对虽然遭贬,仍衣食无忧的封建官员来说,确实难能可贵。从两篇文章内容来看,范仲淹似乎还没有享受到他自己所说的快乐,而欧阳修已经乐在其中了,还有点自我陶醉的的味道。
实践反思
欢乐喜悦,是人一种情绪,外界的什么事情、什么条件能勾起这种情绪,还得与这个人对事情的敏感度而定。而人对外界事情敏感度会受到自己好恶、追求、理想、志向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欢乐喜悦情绪的产生,会受到这个人的好恶、追求、理想、志向等因素的影响。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按照自己的理想,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如果桃花源真的在现实社会出现,作者真是乐何如哉!
1.请你说说,为什么生活在桃花源里面的“黄发垂髫”,都“怡然自乐”?
答:
2.感受了几个古人的欢乐观,请说说你的快乐,以家人、朋友、社会、国家有联系吗?
答:
3.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表现了迁客骚人因景而产生“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而景物的描写,确实是生动微妙。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请你分析下面文段,说说作者是如何使景物带上“悲”的感情色彩的。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答:
第一单元
一.朱自清和他父亲的可谓“父子情深”但不能平面化地理解父子情深就是父子一贯其乐融融,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实他们父子之间有较多的龃龉(juyu)与不欢。怀悲叹,八年前儿子感激父亲,几分悲伤,几分惆怅。八年来父子东奔西走,父亲的来信,别的未曾多说,就径直谈到自己的死,而且“终于忘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怎能不令朱自清顿时不胜羞愧,此时作者跨越时空距离,越来越深地了解父亲,体贴父亲,因为省悟过来那时“太聪明”,愧疚自责之情化为《背影》一文。所以,我们明白了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的心态下写《背影》的
二1.总觉的父亲“说话不大漂亮” “心里暗笑他迂” 2.唉,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3.作者这种后悔和自责,是多年以后省悟到父亲对自己的体贴而勾起的。是思念父亲对自己的好评而引起的。在这里,作者以自责、悔恨来五年反衬了思念之情,使思念之情更显深沉。
三1.母亲 作者自己(季羡林)2. ①“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直到这个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②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 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实践反思 略
第二单元
探究一1.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的形象出现 。作者用了“蹲踞”、“冷眼”、“无情”等形容人的词语来描写长城。长城成了一个历尽沧桑,目睹了两千多年的争战杀伐、见证千古的悲欢离合的冷峻的历史证人。2.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所以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这样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3.长城,“千年的面容”是中华历史的见证;“万里的躯体” 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探究二1. 作者抓住空气朴质到透明、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厮守身边又默无一语的特点,2.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人生命。联想:a患难中的真情,真情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难关;b坚强的信念,坚强的信念支撑我们的精神,让我们作出困境。C永不放弃的理想,理想是精神的光芒,能驱散现实中的黑暗等。3.赋予它友谊、真情、希望、 信念等象征意义。实践反思1. 可以是“他”或“她”。,但并不仅仅指“他”或“她”。从象征的角度来看,“你”也可以指真理、理想、自由等。
第三单元
一、1、黄省三,胆小、懦弱、善良、安分守己,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小职员形象。李石清,阴险卑劣、冷酷无情的市侩形象。潘月亭,凶狠残暴、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形象。2、一直逆来顺受,无力抗争,后来虽然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但胆小、懦弱使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陷入绝望。3、邮政局长:滥用职权,私拆信件,工作玩忽职守。:好像是在吹嘘自己平时有多么聪明,不容易被骗,实质上他的话在向人们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平时不理国政,专门营私舞弊,鱼肉人民,是一个极端昏庸腐朽、俗不可耐、令人厌恶的官吏。
二、1、A、饭 故意不把话说完,试探的黄省三的反应,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就会幸灾乐祸。 B、偷 黄省三是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2、没后台,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世界里是混不下去的。这世界不讲仁义道德,不讲良心,只有恶毒和偷抢诈无所不为的人才能活。反映腐朽堕落、尔虞我诈,下层百姓痛苦挣扎的社会现实。三、2、设置哑场是让人物用形象造型和表情,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收到言尽而意无穷艺术效果。
第四单元
二、(一)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 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与会的中国学生1963年华盛顿反种族歧视示威大集会 初三学生、家长
(二)1、证明死的意义有不同,既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又给读者以启迪、教益 证明如果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明朝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和中国学生功课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是反面事例。通过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和我在美国念物理时的亲身经历是正面事例。3、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描述的悲惨事实。
(四)2、主要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
第五单元
1.新闻 文学 真实 典型 2.B、C A、D 3.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通过采访同期声,真实地记录了阿炳艺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4。《南》1937年,南京,南京的人们、日寇,三大惨案“燕子矶大屠杀”“下关之大屠杀”“草鞋峡大屠杀”及两次最典型的零散屠杀,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寻》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城,时传祥,时传祥正直、敬业的事迹,尽管时代在变迁,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本分敬业,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阿》1950,江苏无锡,阿炳,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艺术家为民间艺人阿炳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只有新中国才能使艺术之树常青,才真正重视民间艺术家的创作。《猾》1815年,滑铁卢,拿破仑大军、格雷希、威灵顿,滑铁卢战役,墨守成规、唯命是从最终导致失败,应该学会随机应变。5①文中用打量、流露、哆嗦、怪叫、抛下、奔跑、抓起等动词及恐惧、绝望、毛骨悚然等形容词描绘出老人的疯状,这样写与前面的景形成反差,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仿佛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历历在目。②在燕子矶大屠杀中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和孩子惨痛的经历。③作者复原历史完全是有据可依的,又极少部分幸存者(小孩),有较为详细的死亡人数,有特定的地理环境等等,作者完全可以构建出符合生活真实的历史情景,而不会让人感觉虚假。④采用影视同期声的形式,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的特点,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阿炳的命运。⑤如,“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在这一部分终虽侧重大场景描写,但也间以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这一部分结尾处:“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的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等等7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自然景观、场面气氛。)
第六单元
(答案:3①直谏:直接陈述自己的批评意见,希望君主采纳。讽谏:是设喻,用诙谐故事等方式,含蓄婉转地说明事物的道理。②邹忌从自己的生活小事“与徐公比美”说起,引出“王之蔽甚矣”,由“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切身体会,继而话锋一转,转到齐王身上,推理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事实。这种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中的劝说方法就是“类比推理”,“设喻推理”。③ 墨子见了公输后,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可是公输不说,于是只好火上浇油,“请献十金”。这下公输沉不住气了,便脱口而出“吾义固不杀人”。这正是墨子想让他说出来的话,接着予以批驳。墨子见楚王,连用三个比喻:“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很痛快地回答:“必为有窃疾矣。”这样让墨子抓住了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样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④相同处,都采用了类比推理、设喻推理的方法,不同的是,邹忌单纯用事例进行说理,而墨子是采用事例和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说理,言之有理即可。⑤言之有理即可。a陈述现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不可不学。B循循善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对一个初学且又拒学的人来说,目标不高,让对方感到学习的可能性。C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用对比方法,用反问语气,使吕蒙无可推托。“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读书经历和感受说明学习的好处。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4劝说委婉,合情合理即可5劝说委婉,合情合理即可)
第七单元
探究学习一1.原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2. 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看到景色不一样,他们产生的感情也就不一样 。看到霪雨霏霏,他们就有“去国怀乡”的悲;看到“春和景明,一碧万顷”,他们就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3.不赞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 古仁人的更高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会因为外界景物的变化而影响心态。通过古仁人,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乐”的看法:我的快乐,是建筑在天下百姓都快乐的基础上的,他们都快乐了。我就会快乐起来。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表现了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二. 第一段: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第二段: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段: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第四段; ⑴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⑵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写了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而作者自己的“乐”,是看到以上的快乐而快乐,即是“与民同乐”。
实践反思1. 答:因为桃花源里没有战乱,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民风纯朴,生活安定。总之是一个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劳动、人与人之间都和谐相处的社会。(能根据课文说出意思即可)2.略 3.雨、风都是寻常物,但作者在它们前面都冠以感情色彩的形容词。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猿啼,无不带有“愁苦”的色彩。再有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黑浪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