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高中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倘若我们用白色表示人类已知,黑色表示人类未知,那么,在无限广阔的黑色背景中,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在一块极其有限的局域中,疏疏地划了一些有限长度的白色线段。这些线段绝不可任意延长,稍做延伸即成谬误。这些线段之间交互连接,沟通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知识网络”。这些线段是无限细的“几何”线段,无论两条线段靠得多么近,它们之间仍旧“疏可走马”,仍旧可以容下无限多条新添的白色线段。
②科学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抹出一块白色的“面”——属于完全的已知,中间不再存有任何黑色的间隙,它意味着在这块有限的面积里(无论其面积多么小),科学再也不可能发展了——绝不可能存在这种“科学墓区”。科学永远依存于未知,永远离不开对未知的探索。科学只有扎根于“未知”的土壤中才能永远保持鲜活。
③优秀的科学家从现象中发现规律,而天才的科学家又从众多规律的复杂联系中发现了简单,依据这些简单的原理能够将已有的科学知识系统化,并分门别类地梳理成“知识树”形式。然而,作为整体联系着的大自然并不承认这种人为的割裂自然的狭隘见识。它常常神奇地使这些孤立的树之间“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有时两门年轻学科少年气盛,一个向着宏而又宏方向,另一个向着微而又微方向各自孤军奋战,长驱直入,活象两个孙悟空在大自然的掌心中,分别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拼命翻着跟头。当悟空们意得志满地在各自的“天尽头”小解时,到头来,却发现两泡猴尿浇到同一根大柱子上了。古生物学拨动着核物理学的“绝对时钟”;宇宙学的脉冲中子星弹奏着微观中子物理的乐谱。
④也许人类最大的未知就是——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永远无法知晓的!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如果你确确实实已经知道了存在着这样一个领域,你对它就不再是一无所知。
⑤我们的头脑中只能贮存“知”,不能容纳“非知”。不论是“已知”还是“未知”都属于不同程度的“知”。一个人处于绝对黑暗中,对周围完全无知,他不知“有什么”,也就不存在“看不见什么”具体东西的问题。这是一种“非知”状态。只有当他触到某一物件才产生“看不见什么”的问题,它属于未知状态。
⑥人类只能知晓“知”,不能知觉“非知”,更不知道有多少“非知”存在。只是从哲学的理念上看,应该存在着无穷无尽的“非知”。一个造诣高深的科学家不仅他所通晓的“已知”以及他脑中的“未知”要远远多于一般人,而且他的头脑中对“非知”也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机遇出现,他能突破头脑中“已知”的束缚,敏感地识别,及时地捕捉,并竭尽全力地将“非知”转化为“知”,最终成为“已知”。
(选自詹克明《敬畏自然》,有改动)
1.对第②段“科学墓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某个有限的面积里,对未知的探索陷入困境,碰到了研究的难题。
B.某个有限的领域还处于“非知”状态,科学研究不可能再向前发展。
C.某个有限的领域已经完全为科学所认知,再也没有研究价值和可能。
D.在某个有限的面积里,科学研究处于绝对黑暗中,对周围完全无知。
2.对原文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永“有限”“无限细”来形容“白色线段”,意在表明相对于广阔的未知世界,人类的科学“已知”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
B.第③段永两个孙悟空拼命翻跟头的比喻,旨在说明走“宏而又宏”或“微而又微”的学科研究之路并不科学,提出委婉的批评。
C.第④段中提出“悖论”一说,其基本思想是,人类永远要面对无限的未知领域,了解到未知领域的存在,是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D.第⑥段阐释了几个概念,描述了杰出科学家敏感地识别“非知”,将其转化成“知”,并最终使之成为“已知”的科学研究过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代表人类已知的白色线段稍微延长,就会进入我们目前还“未知”的领域,甚至触及“非知”;往前一步,真理就可能成为谬误。
B.人类完全理解的领域才能称之为“已知”,这是人类已有的知识存储;科学的最终追求是知觉“非知”,懂得有更多的“非知”存在。
C.为更好地研究未知世界,我们需要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从众多规律的复杂联系中发现简单原理;当然,大自然始终是整体联系着的。
D.永远有无限未知的世界在前方等着我们,激发起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真正使科学生生不息、永远保持鲜活的是未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人,南京兵部尚书信子也。十岁侍父官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悦之,诏读书翰林院,给廪馔。学士李贤、彭时咸爱重之,贤以女妻焉。成化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翰林中,学问该博称敏政,文章古雅称李东阳,性行真纯称陈音,各为一时冠。孝宗嗣位,以宫僚恩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直经筵。
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弘治元年冬,御史王嵩等以雨灾劾敏政,因勒致仕。五年起官,寻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右侍郎,专典内阁诰敕。十二年与李东阳主会试,举人徐经、唐寅预作文,与试题合。给事中华昶劾敏政鬻题,时榜未发,诏敏政毋阅卷,其所录者令东阳会同考官覆校。二人卷皆不在所取中,东阳以闻。敏政、昶、经、寅俱下狱,坐经尝贽见敏政,寅尝从敏政乞文,黜为吏,敏政勒致仕,而昶以言事不实调南太仆主簿。敏政出狱愤恚,发痈卒。后赠礼部尚书。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乙:二十三年秋,孝宗皇帝践祚,进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侍文华殿日讲。是冬,被劾去任。弘治六年召还,仍供旧职,寻升太常寺卿掌院事,兼修玉牒。八年丁母忧,修《大明会典》,召为副总裁,上章乞终制,从之。服阕还京,未至,转詹事兼翰林院学士;陛见,迁礼部右侍郎,侍皇太子讲读。十二年春奉命主考会试,言官以任私劾之,逮系数举子。狱久不决,屡上章责躬求退,弗遂,乃自请廷辩执法诸大臣。诏许致仕。时六月方盛,暑甫出狱四月,以痈毒不治而卒。
敏政人秀眉长髯,风神清茂,善谈论,性复疏,于书无所不读,文章为时辈所推。敏政以少年擅文名,以文学跻侍从,自是以往名位将不求而自至,乃外附权贵,内结奥援①,急于进取之心恒汲汲然。士大夫多有议之者,但言官劾其主考任私之事,实未尝有。盖当时有谋代其位者,嗾②给事中华昶言之,遂成大狱,以致愤恨而死。有知者至今多冤惜之。
(节选自《焦竑《国朝献徵录》)
①奥援: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②嗾: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岁侍父官四川 官:做官
B.学问该博称敏政 该:同“赅”,完备
C.或言敏政之狱 狱:监狱
D.上章乞终制 终制: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
B.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
C.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
D.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敏政出身官宦之家,年少就被誉为“神童”,他也因此得到高官推荐并得到皇上的信赖。
B.程敏政才学很高但又很自负,但常常看不起和自己同辈之人,这也引起人们对他的痛恨。
C.程敏政在主持会试中因作弊受到惩处被责令辞职,他也在出狱后因为暑天痈毒发作而死。
D.程敏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他的文章被时人推崇,他在仕途上也有着急切的进取之心。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学士李贤、彭时咸爱重之,贤以女妻焉。(3分)
(2)诏敏政毋阅卷,其所录者令东阳会同考官覆校。二人卷皆不在所取中,东阳以闻。(4分)
(3)敏政以少年擅文名,以文学跻侍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8.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尾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迎来了新世纪
坐在轮椅上的巴金不曾忘记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1999年以前,不论在上海,在杭州,在家中,在医院,他每天傍晚总是收听收看电视广播节目。除了把所有重版书稿费一律汇向中国现代文学馆外,他还把新写文章的稿费也积聚起来,不时捐献给发生洪、涝或地震的灾区人民。他一看到灾区受困,就请上海作协陆正伟送去一份并不留自己名字的捐款,连1998年四月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他获“杰出贡献奖”得到的一笔巨款,也用“一个老人”的名义捐给了灾区。同时他还十分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他几乎每年都给“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几千元或几万元。
他继续向有关单位捐赠藏书。1997年5月6日下午,他还破例走出家门,到上海图书馆观看即将举行开幕礼的新馆。他过去已给上图捐赠过7000册外文书籍,这次又请侄外孙李舒在家里为他整理出4000多本珍藏的外文图书,这些书几乎每本扉页都有巴金的英文签名,其中有俄文版果戈理《死魂灵》、法文版卢梭《忏悔录》,还有一套十卷本的俄文版《托尔斯泰选集》,都是巴金平时爱不释手的宝贝。……这次出行,也许可以说是巴金最后一次对外单位的访问。
1998年,巴金发表了他的最后一篇抒情散文《怀念曹禺》。这是继《怀念萧珊》之后,巴金晚年散文中的又一株枝叶共茂的大树。巴金坐在轮椅上,对小林苦笑着说:“我还想写一篇回忆西谛(郑振铎)的……”但是就在这一个时刻,1999年春节前几天,巴金的健康进一步恶化,突然发高烧,患上肺炎,头脑昏昏沉沉。华东医院医师立刻把他转到重症监护病室进行抢救,因痰塞呼吸道,不得不把气管切开——从此,巴金再也无法说话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因防细菌感染,医院严格规定,除了家属和护理人员,谢绝一切客人前去访问,连平时至少每周都要去探访一次的胞弟李济生,也是直到三个月后,险情过去病人重返正式病房,才准许他前去看望。
巴金见到济生,仍禁不住露出一层笑意,但无法更明确表达他的内心激动。济生忙说:“你吃力不用讲话,还是听我说吧!”他就把这一时期几位老友经常打电话问他病情的情况告诉他;同时还把外地及海外友人来信摘要念给他听。济生深知四哥最重友情,他的朋友最多,虽在重病中,仍十分想念他们。去年春夏巴金去杭州休养,临行还关照济生去问候正住在华东医院治病的柯灵与罗洛,而今罗洛已不幸逝世;柯灵虽已暂时出院,哪知另一个老友王西彦也住进了华东医院。济生记得西彦曾几次向他表达对巴金的关心,他们是在“__”中患难与共长达十年的难友啊!当然,此时济生不可能预料到西彦、柯灵不久即先后离世,他只能转达两人对巴金的问候之意。说着话,见巴金又昏沉沉想睡了,便离开了病房。
隔了两天,济生又去病房看四哥,恰好小林正守候在巴金病榻边。他想起了前些日子读到的张光年在《沪苏日记》一文中说的几句话:“回想四月初巴老心情不好,拒绝吃药……”就忙问小林是怎么一回事。小林说:“爸爸在险境过去,病情稍趋稳定后,从昏睡中醒来,看到自己眼前处境,觉得自己没用,一切全听别人摆布,有违自己心愿,确实曾感到十分烦躁不安……”他明白了,四哥似乎又经历了一次艰难的自我挣扎,终于又恢复过来了。
现在,巴金已不能像过去那样按时看电视节目了,但小林她们仍让他听录音,为他放音乐。小林还特地打电话给音乐知音、家中藏有大量录音带的作家赵丽宏,请他帮忙。小赵很快给巴老送去二十盘录音带,其中有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
巴金终于和千万读者一起迎来了21世纪。在1999年新年,巴金和冰心、萧乾等相约共迎新千年到来,但冰心、萧乾两位老人临时撒手归去。这件事巴金并不知道,谁也不想告诉他,怕影响他的健康。他在动手术前,曾想请家属用手机与冰心通话,家属只好推说医院与外地通电话有困难。这件事就这样打发过去了。
而今,巴金百岁大寿来到了。老人百年耕耘,果树遍地,在我们享受他的丰盛收获而感到无限欢愉时刻,我们自己该怎样挺起腰来奋发图强呢?
(节选自徐开垒《《巴金传》——百岁巴金的最近十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巴金始终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没有放弃自己对民族的感情,他自始至终坚持按时收听收看电视广播节目。
B.巴金晚年经常亲自整理一些平时自己爱不释手的图书并将它们捐献出来,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关注。
C.巴金无比热爱创作,在健康状况恶化情况下笔耕不辍,其完成的最后一篇抒情散文《怀念曹禺》更能体现其精神。
D.巴金最后的十年在重病和生死的边缘之间行走,即使不能讲话,无法明确表达内心的激动,但他仍旧挂念着友人们。
E.巴金在痛苦和挣扎之中迎来了自己的新世纪,他总能战胜各种困难,他给我们带来了文学和精神两方面的享受。
(2)巴金的最近十年究竟是怎样度过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3)文章中间部分交代了王西彦、柯灵的情况,以及李济生探病的情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巴金曾经说:“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他“最近十年”的人生轨迹也践行了他所说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启发。(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都的艺术工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海拔5000米以上的哨所,为边防战士们做了一场拍案叫绝的艺术表演。
B.全国的道德教育专家齐聚六朝古都南京,就当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各抒己见,求全责备,进行充分讨论。
C.美国一家动物园的一只猎豹与一只拉布拉多犬成了好朋友,它们每天相互追逐嬉戏,天真烂漫,乐此不疲。
D.充满童趣的舞蹈,强烈感染力的音乐,魔幻般的多媒体特效,带领父母和宝宝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开始一段出神入化的亲子之旅。
1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B. 这套教材一反传统做法,只是指点学生自己从范文中去体味、领悟写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所裨益的。
C. 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的状况。
D. 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1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 。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①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
②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
③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④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
⑤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⑤④③
15.请在空格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句15字以内。)(6分)
浮山是一个以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河湖风光、人文景观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其中①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连闪光水色之余,或挥毫题诗,或作文记事,或留言题名,镌刻于崖壁,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从现在数量看,石刻有483块,或凿于峭壁,或刻于幽岩,几乎峰峰可见题字,洞洞可览铭刻。从石刻年代看,最早的是唐代,最晚的至民国,历时千余年。从石刻作者看,主要有唐代孟郊,宋代陆元钧,明代王守仁,钟惺,清代方以智,朱筠,民国方守敦、张淦等近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书法或清秀挺拔,或圆润遒媚,或纤细柔婉,或雄浑豪放,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一言以蔽之,数量巨大,② ,作者广泛,风格各异,在全国名山中亦属少见。浮山石刻是浮山人文鼎盛的见证,也是③ 。
16.阅读下面的图片和文字,完成(1)(2)题。(5分)
北京燕房线地铁列车的车身拥有现代感十足的海豚肤色,车身下方还点缀一条橘红的色带。车头呈流线型,设计灵感来自海豚。海豚在水中前行时需要用流线型身体来克服海水阻力,而将海豚的这一灵动外形幻化成车头设计,就能让车头既美观又能降低空气阻力,不仅如此,列车细微之处还能看到老北京的特点。如车灯设计得像是一段蜿蜒不绝的长城城墙。车身色带局部也采用城墙的图案形式,与车头相呼应,洋溢着北京古城的韵味。列车运营后将首次真正做到无人驾驶,启动后将不再需要司机和乘务人员介入控制,自主完成唤醒、自检、自动发车离站、上下坡行驶、到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自动休眠等全套程序。据了解,这批无人驾驶的地铁列车采用了GOA4级标准进行研发设计,其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国际领先水平。
(1)请根据图文为北京燕房线列车拟写一则广告词。(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
(2)请简要概括北京燕房线列车的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在运动场上奔跑的身影能引来很多艳羡的目光;一个年轻人可以将许多功成名就的技师无法切割的原石切割成精美无比的钻石;一个年轻人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引来 “后生可畏”的赞叹。青春以其绚烂桀骜的姿态令人惊叹折服。青春是一把能劈开一切的锋利的刀子,但也可能在厚重敦实的生活之中也有可能变得很钝,可这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时光和生活打磨着你的青春,亦如沙子侵蚀着贝壳……
读完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感悟,选好角度,自己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