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期末试卷题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期末试卷题
A. 绯(fěi)闻 猗(yī)郁 浸渍(zí) 妖童媛(yuàn)女
B. 庐冢(zhǒng) 青荇 (xìng) 百舸 (gě) 渐车维裳(cháng)
C. 敛裾(jù) 一椽(chuán) 框 (kuāng)架 契(qì)阔谈讌
D. 肄(yì)业 鱼鳔(piào) 团箕 (qí) 朝谇 (suì)夕替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瓦菲 揶揄 衣袂 寥若辰星 B. 伶俜 西洲 青苍 婆挲起舞
C. 愀然 赝品 消弥 喋喋不休 D. 厮打 发轫 蛰伏 杯盘狼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
(2)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 云情氤氲雨意迷离的情调。
(3)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 ,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4) 开诚布公, 道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罾,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A.风致 饶 安之若素 不惟……更宜……
B.标致 饶 置若罔闻 不惟……更宜……
C.标致 富 置若罔闻 不但……更应……
D.风致 富 安之若素 不但……更应……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默家的橱柜里摆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手工艺品,每当他向朋友们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B.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飘泊了四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
C.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公务人员在民众中的形象。
D.他为人冷漠,又不善言辞,所以周围与之交好的人不多,林林总总也就那么几个。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报告的特定语境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应有之义,哪一方面都不可或缺。
B.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代表日本签字,对联合国投降。
C.我用双手亲切地抚摸一株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海绵似的葱郁的柔草地,或春天里鸟儿动听的欢鸣。
D.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十亿左右,全球四分之一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指十五国风,“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自由,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C.《家》里的大哥觉新是亦新亦旧式的人物,他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巴金对这个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人物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D.《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阴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 ⑤②⑥①③④ D. ④②⑤⑥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致卢梭
伏尔泰
先生,我收到了你抨击人类的新书,为此,我对你表示感谢。人们将欣赏你的直言不讳,可是你不可能使他们改弦易辙。谁也不会用更加强烈的色彩描绘人类社会的劣迹,而我们由于无知和软弱对此是惯于逆来顺受的。
从来没有人为了把我们说得愚不可及如此用尽心机;读完你的书,我们不禁萌生用四条腿爬行的欲望。可是,很遗憾,由于六十多年前我已经丧失了这种习惯,我是无法返老还童的。因此,我把这种天然的行走方式让给那些比你我更合适的人。我也不能远航到加拿大的野人那儿去;首先,因为我受疾病的折磨,被迫留在欧洲最著名的医生身旁,而我在米苏里人那里得不到这样的治疗;其次,战争也蔓延到这些国家,而我们民族的榜样使野人也几乎变得同我们一样凶残了。我乐于待在我自己选择的、离你的祖国不远的偏僻的乡村里,做个与世无争的村民。
我同意你的看法:文学和科学有时是苦难的根源。塔索的敌人使诗人的一生变成一连串的痛苦:伽利略因为发现地球的转动(即地动说,为哥白尼所创立,伽利略加以证明)在七十高龄被敌人投入监牢,哀苦呻吟;而更可耻的是,人们强迫他改变观点。从你的朋友们动手编撰《百科全书词典》开始,那些胆敢与他们为敌的人把他们当作自然神论者,无神论者,甚至冉森派教徒……
在人类蒙受的种种苦痛之中,这是最微不足道的了。文学和盛名招引的芒刺同无论何时充斥大地的其他苦难相比简直就是鲜花。你得承认,无论西塞罗、瓦罗、卢克莱修、维吉尔、贺拉斯都不曾遭遇被放逐的命运;马略是一个无知的人;野蛮的苏拉、荒淫无耻的安东尼、愚蠢的李必达未必读过柏拉图和索福克勒斯的著作;至于被卑怯无耻者捧为奥古斯都的那个屋大维安努·赛比亚,只是在疏远文人那段时间里变成狰狞的杀人犯。
你得承认,彼得拉克、薄伽丘并非意大利骚乱的罪魁祸首;你得承认,并非马罗的“诙谐”引起圣巴托罗梅大屠杀,而悲剧《希德》并非投石党暴动的缘由。最昭彰的罪愆都是由那些最愚昧无知的人犯下的。这就注定这个世界永远是凡人的尘世。从目不识丁的达马斯·古立一汗开始一直到只懂得点数的海关职员,到处是无法填满的欲壑和无法驾驭的骄傲。文学培育心灵,扶匡它、安抚它;先生,在你用笔锋针对文学的当儿,文学正在为你效劳:你就像大发雷霆非难荣誉的阿希尔,和以自己充满想象的文字反对想象力的马尔布朗谢神甫。
如果有谁应该抱怨文学,那就是我,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对我进行迫害的工具;但是,虽然存在这些流弊,我们仍然热爱文学,就像虽然有那么多的恶人破坏社会的安宁,我们仍然热爱社会;就像人们无论受过何等不公正的待遇,仍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就像应该爱上帝并且伺奉他,虽然迷信和狂热常常损害对他的信仰。
夏普伊先生告诉我贵体欠佳,你应该回到故乡的空气中恢复健康,事受自由,同我一道喝我们饲养的奶牛挤的奶,啃啮我们庄园的青草。
我非常达观地、并怀着最亲切的敬意……
1755年8月30日
8.下列对“读完你的书,我们不禁萌生用四条腿爬行的欲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你的书把人类说得愚不可及,我深表赞同。
B.你的书天真幽默,让我想回到童年时代。
C.你的书直言不讳地写出了人类社会的劣迹,让我五体投地般折服。
D.你的书让人想回到原始社会,但那是不可能的。
9.下列表述,并不是真正属于伏尔泰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和科学有时是苦难的根源。
B.文学和盛名招引的芒刺同愚昧无知而产生的苦难相比简直就是鲜花。
C.文学培育心灵,你用文字反对文学的时候,文学正在为你效劳。
D.虽然文学致使我遭受迫害,但我仍然热爱文学。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尔泰认为卢梭的新书虽然直言不讳地写出了人类社会的劣迹,但对人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B.伏尔泰用伽利略、维吉尔、柏拉图、薄伽丘的事例反驳了卢梭的“科学与艺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不平等和苦难”的思想。
C.伏尔泰在批驳卢梭思想时,并不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运用归谬法,使其观点不攻自破。
D.本文出语机智诙谐,幽默中暗含逼人的气势,颇似鲁迅杂文之风,是一篇出色的“匕首投枪”式的驳论文。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
【甲】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乙】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下列各项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义不赂秦
A.顺流而东也 B.楚人一炬
C.箕踞而遨 D.族秦者,秦也,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齐人勿附于秦 多于南亩之农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固一世之雄也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4.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③段从“不赂者”的角度,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论点。文章先分别剖析了韩、楚、魏三国灭亡的自身原因,继而运用了假设推理,有力地论证了坚持用武力抵抗侵略者,才能救亡图存的道理。
B.乙文第①段“……多于……”这组排比句,兼用了夸张的修辞,不但使行文表现出雄浑的气势,而且把秦统治者的奢侈铺张和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进行了强烈的比照,为下文引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作了较好的铺垫。
C.由乙文的第②段可知,乙文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和秦一样,均是由于统治者“不爱其人”;如果“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这一观点和甲文作者的观点相同。可见,民心的向背直接关联着国家的兴亡。
D.甲乙两文均借古讽今,甲文借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的故事,来讽谏唐敬宗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荒废朝政的行为。乙文借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史实,讽谏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做法。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杨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注释】①谓谁:哪知道。作意:注意。②倩:请。猜:嫉恨。
(1)两首诗都是托“柳”言志,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寓意。(4分)
(2)元代人杨载认为绝句的写法,“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请分析《杨柳技词》第三句的作用。(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 。
(《诗经·氓》)
(3)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有志与力, ,至于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明湖春柳
王剑冰
(1)济南多泉,济南人就像生活在泉上,随便哪里挖一下,就会冒出一股水来。此话不夸张,看看老府志,都能看到这样的记载。泉多出水,水聚成湖,最有名的湖是大明湖。清冽的泉水汇流在一起,水的明,天的明,明前一个“大”,可谓到了极点。还没见湖,眼前就一片浩淼澄碧的景象了。
(2)何况还有转湖一圈柳呢!柳喜水,所以济南多柳。“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那是当年历下古城的风姿。柳也就成为济南的市树。市树在大明湖最鲜明,堤柳夹岸,就像亮眼一圈茸茸的睫毛。济南人爱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是千佛山,一山的信仰。远远地成了湖的映衬。湖与山本就是相合相照的两物,造物主又那般巧妙地将“大明”和“千佛”安排在了济南,济南有福。
(3)早上来时,大明湖一片迷蒙,像缭乱的炊烟,人说那就是春气。深吸一口,那气息瞬间就把肺叶淘洗一遍,清爽得想喊。还真有人喊,只一嗓子,就将大明湖的早晨喊开了。水升腾着烟,烟袅绕着柳,柳撩拨着水。弄不明那色彩到底是青灰、淡蓝还是浅绿。阳光从云层里放射出来,将云雾穿透成一个洞邃,而后又穿透成一个洞邃。雾气弥散,照在柳上,柳瞬间成了闪电,暴裂出不同的形势。
(4)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会觉得有时这棵柳揽了那棵柳在耳语,一忽笑得腰弯了几弯,逗引得其他柳也跟着笑。但你听不见她们的笑,那些笑落进水里,被鱼儿啄走了。
(5)有时你正走着,被谁轻抚了一下肩膀,是那种秀手的感觉。生疏地方,哪里来的艳遇?却是柳。待你回头,身子一扭又跑了。由此给你带来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柳,自古以来就是有性情的。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缠绵于诗,缱绻于文,将她当作感情的化身。
(6)我一直以为柳是一位弱女子,却不知她能承受到季节的最后阶段。真的,待其他树上的叶子落完之后,你再去看柳,远远的柳还是散着一头浓密的长发,在那里迎风,任雪花飘舞。雪反倒像柳绵,我闻到了洋溢着的清气。
(7)一个女孩在前面走,长发同柳融在一起,渐渐地,己闹不清发丝柳丝。或也是这样的春天,另一个少女从柳絮泉走来,沿着熟悉的小路一直向前。湖畔的柳丝正拂出如花的絮,她轻轻踩过,把眼光放开,这时她看到了大明湖的全景。少女转过身的时候,后人说,她就是扫眉才子李清照。清照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所以她会经常走到湖边来,明湖春柳,影响了她的性情和诗风。
(8)在她的身后走来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情怀激烈的辛弃疾。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因而他眼中的湖光山色另有不同,心中翻涌着两种波澜,一种是对大好风光的赞叹,一种是对失去山河的悲愤。所以他有“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词句。辛弃疾终在二十一岁召起两千人仗剑举义。两个世上最著名的词人,竟然都得到了大明湖的滋润。
(9)当然,不止他们两位,杜甫、李白、苏轼、曾巩都领略过她的秀美,而且曾巩还做过济南的知州。出于对大明湖的喜爱,他亦如苏轼对待西湖,亲自勾画改造过大明湖。还有元好问,来了就不想走了,“羡杀济南山水好, 有心长做济南人”。既然杜甫说过了济南名士多的话,真就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生长,在这里留住。不沾什么边的,也要来走一走,到历下亭坐一坐。你看,乾隆饶有兴致地题写了“历下亭”的牌匾,刘鹗呢,留下了一篇不错的《老残游记》。郭沫若来得算是较晚的了,他有一幅对联挂在亭廊上:杨柳春风万方乐极,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10)树在天上画着素描,暗红色的光晕了一圈淡紫。风一吹,画布动起来。天渐渐晚了,湖水泛着暧昧的光。偶尔一条鱼窜上来,那光瞬间化成了一圈圈的涟漪。
(11)沿着湖快走出去的时候,一排柳歪着扭着的浸在水里,像是一群撩起裙裾、仍在梳洗的少女。真的就有了唧唧咯咯的笑,在哪棵树下传来,倒是看不大清楚了。
(选自2013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文章写出了明湖柳的哪些特点?请概括并分条列举出来。(5分)
答:
19.作者写柳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三种,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8分)
答:
20.文章援引了诸多与大明湖有关的名人事迹,并引用了他们的诗文,有何作用?请简析。(6分)
答: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开篇从“泉”写起,不仅抓住了济南作为“泉城”的城市主要特征,而且正因为众泉汇流,才形成了大明湖,才有了湖边依水而居的柳。如此开篇,既过渡自然,又摇曳多姿。
B.文章第三段在写柳时注意背景的变化,时而将杨柳放在云气迷蒙的大明湖上,时而又将其放在春日煦暖的阳光下,起到了烘云托月的审美效果。
C.李清照和辛弃疾分别为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他们“竟然都得到了大明湖的滋润”,说明自然环境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能发挥巨大的影响。
D.曾巩做过济南的知州,他还曾像苏轼对待西湖那样,亲自勾画、改造过大明湖。因此,在众多有幸与济南结缘的文人中,他对大明湖的感情最深。
E.本文以作者游踪为序,以大明湖的春柳为主要描写对象,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大明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五、作文 (50分)
22.以“时间给了我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严禁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