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试卷试题(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试卷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A项 “锚”máo “媲”pì C“讦”jié “瞭”liào D项 “隽”jùn)
2、C (A“胜”改为“圣”B“诚”改为“臣”D“禁”改为“经”)
3. C (A“被”多余 B应为“今非昔比”D 望文生义)
4..D(A“导致”前边缺主语。B成分赘余,去掉“左右”C搭配不当,“开展以‘增支减税’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动宾不搭配)
5.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6.狗的哲学:第一,忠贞不渝。不管主人穷富,永远不会变心。第二,爱憎分明。对熟悉的人俯首贴耳,对陌生人狂吠嘶咬。
二、现代文阅读:
7. 【解析】选D。D项有效信息在第①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明确得出李白的诗歌到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项逆推错误。
8.【解析】选C。A项,原文在第②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所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项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②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可知,“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息源在第②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9.【解析】选B。B项信息源在第①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强化因果。
10.“古典的夕阳”指的是末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充满古典人文景观的文化遗迹(1分)和清新芬芳的自然景观(1分)。
11.①春笋般凸起的城市群楼建设破坏了古典文化的神韵和大自然的清新芬芳②远离自然的人工雕琢之气、人工污染等破坏了天赐的自然造化③为“到此一游”而走动的商业旅游破坏了古典文化寂静的氛围(每点1分,全对4分。意思对即可)
12.①现代物质文明需要人类以破坏大自然为牺牲代价②物质文明造成了人们的孤独,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③怀旧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回眸的生存观念和方式④自然是人类抚慰自身心灵的精神良方(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 C、D(A并非“抒发怀旧的情怀”,而是抒写了作者对物质文明带来的文化弊病的清醒反思。B项错在说作者不知道,作者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人类的不幸和悲哀。E项应是“与开头三段形成照应” )(对一项得2分,多选不得分,共4分)
三、文言文阅读
14、选B.刑:惩罚,动词。
15、选D。A但是;这样。B就;趁机。C用;来,表目的D的,助词。
16、A(动词使动用法,使……活;B“兄”,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兄弟一样;C“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D“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
17、B.看到了暗示但是没有做。
18.D
19.D。①何兴之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谓霸王之业(助词,的)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表承接关系)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表递进关系)
20. A和C A. (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省略介词“于”)B. (羽)放逐义帝而自立(一般句式)C. (羽)身死东城(省略介词“于”)D. (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不自责”是“不责自”的倒装形式)
21. C
22、①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②竟然称说(乃:副词,竟然。引: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
译文: 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一起争雄,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背:背离。指放弃),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自夸功劳(矜:自负,自夸。伐: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谓:以为),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营:谋划,治理),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亡: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乃:副词,竟然。引: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23、①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哀民生之多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⑤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四、作文:
写作提示:
文题“留住”看似题意简单明了,其实它却暗藏玄机。因为它富含理性思辨,无论从体重的材料还是“留住”一词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来看,审题时必须从动态变化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来审视“流逝”与“沉淀”、“变”与“不变”等辩证关系,从而阐明过去、现在、未来着三者间的继承与创新的主旋律。但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根据命意所在,行文的重点应在“保留”的有价值的对象上,只不过应把它生发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赖彰显“留住”的对象的必要性或重要性。因此,选材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该文题给考生较为自由的选择空间,但是无论哪种问题行文,都必须明确“留住什么”“为什么留住”这两方面的内容。行文的关键在于选材立意要新,力避凡俗,如写友情、亲情等,就略显平淡无奇,甚至导致撞车,实在要写,应力求感人肺腑;主旨要“深”,要力避肤浅,不可泛泛而谈,选点要小,宜“小切口深挖掘”。选择行文角度时,可以从自身独特的实际生活出发,诠释自我富有个性的情感和理解,也可以立足社会,放眼未来,倡导继承现实社会中的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或时下生活人们所欠缺的某一精神风貌、思想品质、文化习俗等等。如此行文一方面有利于写出独到、深刻的文字,同时也有利于文章富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和现实的针对性,富有真情实感,引人共鸣。
看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试卷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