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中语文的经验
一、复习
1. 书写习惯
1.1字
如果你的字被老师说过很多次太潦草/不好看,请注意,贯穿在你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是练得一手工整干净的好字。为什么?高考阅卷时,每位老师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审查你的答案并给分。如果你的字难看,老师可能连你的陈述都没怎么看完,就会根据你的前几句话看是否踩到点,依此给你分数。所以骚年,如果依此下来每个小题都这么被扣个0.5或1分,整个主观题区域集中下来,你的分数就会比同等水平但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低8分上下,就是因为你的字不如人家,你甘心吗?但是为什么不要求你练好字呢?因为你时间不够了(当然高一高二的嫩草们还是可以尝试专门找字帖练练),所以只能尽量写整齐,不乱画不跳上跳下。其次,养成写错字轻轻在字中间划一横(禁止划斜线,不工整得太明显),然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写下去。没错!不划斜线!因为只要下面写得对的话,老师跳着看那么快,是不会注意到这些写错字的细节,他们主要在乎他们看你这句话看得爽不爽!养成这个良好习惯,你会在语文高考中得到很多优势。
1.2陈述
平时练习,多在主观题中有效使用12/(1)(2)/第一第二,一步步改善你的陈述。第一,试卷上列出你要说的关键词;第二,按逻辑/轻重/踩点成功概率理清顺序;第三,组织语言,套入专业术语;第四,按点工整写在答题卡上。如果这个平时没有很多时间刷题海,就挑最近1-2年的认真做3遍,以后即使不太熟练也能依记忆画瓢。
2. 背诵
常见误区:1)背书不背名字和作者。2)老师给你的背书计划没有可操作性,但你依然照着她的要求背下去,导致你前面记得很牢,后面记得混乱。3)你的背书计划常被老师打乱,她突然告诉你哪天要检查哪里,过几天这样子的检查又不了了之,导致你有一些文章特别熟,有一些因为缺乏督促而不熟练。→你被老师坑了。背书的是你,不是你老师。
2.1总记
先大概记得所有高考篇目,大部分不要求熟练。
2.2每日完善
每天坚持把一篇不是很熟的长文记熟,累的话,就记一两段,其中穿插2-4首你最熟悉的古诗词。
2.3做标记
背记最熟的古诗词时,一边背一边在脑海里写字,记不清字词的用铅笔在小甘上打圈,背完一两首就翻到目录处,在那首诗上打个小钩,背过每一首最熟悉的,近段时间就不要再浪费时间背了。如果最熟悉的都过了一遍,但不熟悉的还没有背完,那就把熟悉的再来一遍,也要记得打小钩。打过的钩不要擦去,这会增加你的成就感。
2.4熟练
背记不熟的长文和古诗词时,语速要快,上下文衔接要感到完全没用脑子,达到顺嘴说出的程度。不要觉得背完全文就是背熟的意思,背熟的真正感觉是,你能边背它,边毫无压力地做其它事;退一步的程度,也是背它的时候不经大脑,像是嘴巴记住它一样。
2.5如何处理老师的背书进度
老师毕竟是老师,你可以在TA面前做样子,但是绝对不要让TA干扰到你背书的进度。我当年在背小甘的时候,老师每次经过我的身旁,我都会及时改口在假装背TA要求的篇目。不过,如果老师要求背诵的篇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甚至不会背的,先跟着老师搞定吧。如果你的老师对背诵熟练度要求不高,那你就自己提高。背完了那一篇,记得在小甘目录上打个小钩。
2.6提升
按正常的进度下来,你可能半年就熟悉了小甘上所有要求必背的篇目,而且非常熟悉。此时,你的小甘上可能已经打了2-3遍钩了,这时,你可以开始强调默写,或者想想挖空填时怎么背。
2.7*进阶
如果你觉得不过瘾,就背背不要求必背的篇目吧,除了有胜人一等的快感,也许会有其他惊喜。
3.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正确使用方式
因为53普及率和好评率都蛮高,所以高考总复习推荐这一本。语文高考的复习资料只要这一本,再加上老师平日发的成语积累、历次模考试卷、作文资料书。
使用53时,需要分辨:
1)哪些是需要在考试前做,可以改善答题思维的?
2)哪些是在考试中需要记住,属于做题技巧类的?
3)哪些是考试后,跟考题对比分析后让你有所感悟的?
3.1考试前
文言文和阅读题是必须要做的,成语解释看一看,就当看小说,觉得无聊可以自己编一个语境或者小说到处套,这个不必详讲。文言文的做题技巧会在考试环节中提到。
3.2考试中
病句的几种表现形式的总结务必背记下来,考场上一个个套用,总会中招。刚开始可能不太熟悉,但之后会越来越顺手,麻麻就再也不用担心你的病句题对不了啦。
3.3考试后
病句如果出错,请对照53;成语如果出错,请对照53,如果53上成语不全,你需要自己补上去,平时看成语题就当看小说,但考试后看成语,不仅要手动用红笔写上,还要把这题黏到53上。
其实53还有很多科学使用方法,但据我推广之后,除了以上3条,其他条数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人群,所以其他就不专门提出来,想要详细了解的欢迎提问。
4. 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作文应该算是高考语文里占分最大而又最容易提分的地方了。
如果你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强烈建议先搞定作文!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应试作文因为具有强大可变性,导致它的核心考查内容具有强大的不可变性,所以能使你的复习更有效率。因为,如果某东西表里都变的话,对于出题人/考生/阅卷官,都是一个强大的挑战,必将导致不同年份出卷做卷阅卷的不可借鉴,这会使得大多数勤奋备考的考生失去表现他们努力的一个指标,这是高考里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作文审题非常重要,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想要学会如何审作文题?请移步53。然后,在它的审作文题技巧页细读,用它的方法对着高考作文题进行揣摩。
所以,在以下方面:议论散文、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散文、小说、其他格式。这个举例的排名有分先后,在你不是对自己的作文水平特别特别有自信心,同时资质又不是特别特别高,也不愿意花特别特别多时间去研究如何拿作文高分之前,就按照这个的排名先后,及早确定你的行文风格,建议前两项,不要听信语文老师的多尝试各种风格,浪费时间。
我的分类主要是针对风格来说的,所以分类可能不是很标准,你们懂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好啦。
先略说后几项。记叙文只在初中写过,高中尝试不多,所以在此不卖弄拙见了;抒情散文主要是看阅卷老师和你的审美匹配度高不高(开玩笑啦其实我也不懂),虽然我尝试的几篇分数都不低,但是觉得在考场上很拼脑力和情绪状态,所以还是不建议尝试;没敢尝试过小说;其他格式比如用药说明书,但是这个取巧程度的代价太大,风险高收益高,不建议高考考场使用。
整体上,语文老师们也会比较推荐写议论文,文科僧写议论散文,理科僧写议论文。如果僧们看了如何写排比句等修辞题的大招后,一通百通,就都可以写议论抒情散文了。
写议论文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横向、纵向。
详讲横向。
4.1横向议论文
初等模板:主题排比句+举例一、二、三+呼应主题排比句。
1)主题排比句可以使用比喻、对仗、夸张、象征,三句为好,最好能跟下面举例有关(不是每个批作文的老师都会看中间的举例,所以开头至关重要;2)举例最好举一个大家熟悉的紧跟时代的人/事件,一个大家不熟悉的紧跟/不紧跟时代的人/事件,一个半边缘的教科书上的人/事件。用到的书依次是:最新素材大全,新颖素材大全,文言文翻译书。3)改变比喻对象,继续写排比句,而且要升华+正能量+更好的文采。
中等模板:题记+主题排比句+举例一、二、三、四、五……+呼应主题排比句+一句升华/呼应题记。
1)题记是个挺好用挺奇葩的东西,大家多翻翻53上的优秀作文就知道了,不过题记要么深刻,要么非常有文采,共同特征是:简洁。2)当你搞定小甘的古诗文背诵,或者文言文翻译书上古诗词的翻译后,主题排比句对古诗文的引用可以信手拈来了,逼格瞬间上涨。3)当你熟记/分类很多作文题材了,在三大段举例中,你可以将三个事件略写,放在第一段做正面举例,渲染出宏大的氛围;第二段就放一个详写的反面例子;第三段再来一个详写的正面例子。→制造不平庸而波澜起伏的议论效果。4)这个同第二点。5)呼应题记可以用对仗,但是同样需要话语的简洁,含有满满正能量的升华最好来个感叹号,如果是个反问句也不错,找到你擅长的升华风格,这个很容易做到。
高等模板:从头排比+议论+抒情+渲染氛围到尾。(俗称从头“矫情”到尾)
可以去看看高考满分作文,那就是终极目标。抱歉的说一句,我只是中级程度,没有练到这个境界。但比较游刃有余的中级模板,外面再多些文采修饰和一手工整的字,也可以保证你怒刷到55分左右了,不要追求太高,到个54/55就够了,再往上练就是浪费时间,不如拿这时间去刷文综理综呢,嗯哼。
4.2纵向议论文
横向说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找几个人和他们的事件来包装。那么纵向就是对一个人的深度挖掘包装。各有难易,但考虑到高考作文中要求贴合时事的要求偶有出现,以及审题套题不到位的情况,我建议选择横向议论文。
纵向的话,需要选学生中半边缘化的人物来挖掘。比如孟浩然、阮籍、狄更斯、但丁、聂鲁达、马奎斯、巴金、穆旦等。既要让老师知道有这么号人物,又要让老师知道你深入了解/研究过此人。
纵向议论文对文采的要求程度更高,因为你描述一个人在许多事中做的抉择时,既不能与自己前面说的雷同,也不能与其他同学说的雷同,而且更需要你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深度。
想写好作文需要做到:字迹工整(练字),涂改痕迹不明显(字中轻划横线),头尾文采佳(比喻象征排比),具体不空洞(举例子并议论),感情丰沛(大量运用排比句)。
P.S.
1)使用素材大全时需要注意到,不要所有事件都有印象而一件都不能叙述。你需要:记住5件时事既可以详细展开又可以略写的;记住5件新颖而偏僻的事,同样要做到详略都运用自如的程度;记住5件教科书上半边缘的人事,达到略写程度即可。
2)如何写排比句?详见附录第三条。
5. 如何正确使用初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书?
按我从前的观察,这本书基本只有在背书时、老师布置文言文课内作业时才会被偶尔使用,可惜。而这本书优点至少有以下几项:1)有作者生平介绍,可以拿来搞作文素材;2)有较详尽的解释,可以拿来提高文言文积累;3)古诗词翻译水平不低,可以拿来丰富文采,特别可以用在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排比句里。
重点说2)的使用步骤,其余两者可以自己发掘,比较容易。
5.1自己想办法挑出一篇中上难度的文言文,然后全文翻译,不懂的字词句用铅笔画圈圈,一边画一边吐槽(提高兴趣),或者自问自答,想办法记住这个画圈圈的时刻,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样子是为了将来遇到类似字句时,能够通过情绪/问答,拉开记忆的抽屉,让自己可以回忆起来之后的解释是什么。如果你牢固记住了解释,那这个环节可以省去。
5.2反复看、反复读弄错的地方。弄完整篇文章,圈圈不划去。
5.3两天后再来全文翻译一次,错的继续画,对的擦去。这次翻译注重培养句读能力,因为第一次可能不熟悉,第二次翻译速度会明显提升,这时候,你已经可以较快分辨出古代专用名词,所以这一边注重句读。
5.4隔几天后再来第三遍,同上。如此往复知道这篇文章不仅翻译上基本没有问题,就连句读的节奏也拿捏的很准。
5.5如此效仿,搞定难度更大的两篇。这三篇过后,你的上层建筑已经略稳固了,然后就可以回过头来,以淡定的心情,边看边翻译边吐槽完一些简单的古文了。
二、考试
1. 语文考试有以下误区,请自觉对号入座,获得相应疗法:
1.1做题太快
排除你是又快又好的高手后,一般是由于你懒得去思考,很可能是你觉得自己即使思考,分数也不会提高,或者觉得语文这东西毫无逻辑,思考无用。
对于前者,要么是你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要么同后者一样,是你思考的方式不对。如果是你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下次练习/考试,无论如何请想一些与前后文有关的思考(当然这在应试里不是很有用,但至少你要感受一下这过程哈)。语文的思考,除了特别有天赋,能够句句踩点的人;一般思考方式是体现在文句表达上。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即使思考了,觉得仍然成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