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高中学习经验
许多高考状元都介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他们自己在学习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方法,既有典型性, 又独具特色。我们将其中的精华挑选出来
高考状元的高中学习经验
1、刚上高中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因此智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又足够刻苦努力,肯于在这条路上全力跋涉,再掌握一些小小的技巧,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绝对不是问题。这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理由的。
2、刚上高中内敛一点比较好
周围都是牛人,有的人还牛到自己原来也想也想不到的程度,而且大家都年轻气盛,所以言行内敛一点,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清清静静地读书,默默地积蓄力量,是多美的一件事。
3、不适应的问题
刚上高中你们可能会对高中学习不适应,可能有几点:
①英语的单词背了容易忘。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同学普遍有这种感觉,这不是因为你的记忆力不如以前了,而是的的确确单词比以前难背了,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既然难背了就要花多点功夫下去,口手并用效果会比单用口好得多。
②英语开始系统的讲语法了。很多人对高中讲的语法的模式感到陌生,尽管事实上语法从初二初三就开始讲了。其实英语语法的逻辑性很强的,你务必把其中的逻辑理解透彻——在这方面不要怕花时间,学好语法对于我们这些条件不如珠三角地区的学生是很有好处的。
③数学、物理等理科比初中的时候难很多,有不少同学刚开始成绩会很难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务必要做到“透”和“熟”。比如我当时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在练习册上列了很多规律,我就把每一条规律的推导过程都搞清楚,并在脑海里面不断演示,最后把书合上后能把每一条规律和推导过程都默背出来,这是我在初中养成的习惯。其他的同学当时几乎都不会这样做,所以在做练习和考试的时候他们的观察力和速度就比不上我,于是我的物理就总拿第一。
④语文的教学和考试模式没有见过。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和初中有很大不同,个人以为初中上课所学的东西对你在高中的语文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有影响是你在高中以前在文学上的积累和作文的训练。而高中的语文考试基本是以高考为摹本的,高中课堂学习除了古文和诗词部分有用,白话文的用处不大——下功夫的地方在课本之外。面对全新教学和考试的方式,你们务必要弄清高考是怎么考的,针对他的考试内容学——不过也要清楚,积累性的知识适合早学,训练性的东西应该放在高三。建议你们买一本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但是它可以告诉你语文该学些什么,指导你入门,而且本身这本书还蛮好看的。事实上还有《文言文知识手册》、《数学知识手册》、《物理知识手册》,这一套书都很好,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
4、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回事
上高中要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个考法,各科的题型是怎么样的,还要大致知道高三的学生为应付高考大致要做什么样的训练,这样你的努力就会有针对性,有些原本是高三才做的又适合在高一高二做的工作你就可以先做了,把高三宝贵的时间腾出来花在使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努力上。比如从高一开始,你就可以开始有计划地背四级的词汇,如果你对背单词感觉很好,你不妨在高二把六级词汇背完,这样对提高你的英语高考成绩绝对大有裨益——而这些工作你是不可能用高三来做的。比如语文是在高二才讲诗词,而文学这方面的积累其实在高一就可以大规模进行了——大把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在无所事事中浪费掉实在可惜。我很庆幸遇到当时高一的语文科代表王学文同学,他教给我的一些门径让我及早发现中国古典文学这个美妙的世界。尽管我一直到高考都不怎么会写作文,但是这方面的受益的确很大。
5、出头要趁早
尽可能在一开始就把你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样你高中三年会更顺利。理由有几点:①如果你在一开始就表现得出类拔萃,你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而仅仅是关注就是一种激励,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②你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表现好→获得资源多→表现得更好→获得资源更多→……③自信地处在更激烈的竞争中——光是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不一定有好处,而自信地处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让你获得强大的动力。至于如何趁早出头,你们足够聪明自己能找到答案。
6、如果不能早出头怎么办?
那就晚点出头。出头趁早只是确立一种优势,并非决定了你高中三年的命运。开始表现不好,同学和老师都没有那么重视你,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这时候你要学会忍耐,默默地积蓄力量,比别人投入更大的努力,卯足劲向前冲。高一的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刚上来的时候很受了点打击,结果一段时间在宿舍都不说话。我看他上晚自习的时候都是呲着嘴,捏紧了拳头,一股狠劲让我十分敬佩。到高三的时候这同学已经冲到了年级的第一梯队,成为最强的一拨人中的一员。老实说,我的体质和我的毅力没有办法承受像他那样高强度的努力,如果他能有我的经验,尽管我起跑得比较早,我未必能跑到他前面。
7、如何上课?这个问题分四个部分来讲:预习、上课、复习、练习。
首先讲预习:预习要大概浏览第二天所讲课的内容,大致知道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把遇到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先解决了,再在课上课后集中解决剩下的问题。个人认为做到这样就足够了。但是特殊时期为了特定的目的,比如你想在课上表现得出色一点,你可以预习得深入一点,把问题都自己解决了,还可以揣测老师讲课会涉及到什么内容——比如说第二天讲语文的诗词,你可以把涉及到的诗人的生平,历史背景,诗的历史背景,同时代的人和事都了解一下——到上课的时候,你就可以表现得反应敏捷,学识渊博了——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平时上课都要预习成这样,所花的总劳动时间太长了,效率肯定要打折扣,这是得不偿失的。而同时,前面讲的超前学习也是一种预习,其实学数学用超前学习的方式来预习效果可能很不错。
上课:上课基本要专心听讲,这不是说上课一律要专心,但是专心可以打折扣,而是说根据不同的课专心的程度不同。上新课,尤其是信息量大的课,最好精力要高度集中,集中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这样:脑袋高速运转,尽可能(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想到的问题,与老师形成深入的互动,很多时候要想到老师前面去,在老师还没有提出问题之前你就要知道老师会问什么,这样老师一提出问题你马上就能说出答案,你的表现就会表现得出类拔萃,而且你上课的效率也会很高。这是我从初中养成的习惯,也是我惯用的一点小小的“诡计”,但是这绝对对自己的学习和老师授课都有好处,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达到的。而上课如果信息量不大,或是老师讲的自己都懂了,可以考虑一心两用,在听课的同时搞自己的。但这样做要注意两点:一、心要两用意味着你要随时注意老师是不是讲到新的东西,不要一心全用到自己肚子搞的那部分去了,因为老师很多时候都会不经意讲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二、上理科和英语新课坚决不能一心二用,否则上课没有学好课后再补会花你更多的时间,效果还不好。
复习:这里讲的是平时的课后复习。每天上完课以后,要把各科都复习一遍,着重做到把知识点都搞透彻,遇到任何不懂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搞懂,这样你的基础才扎实。有必要的知识点在搞透的基础上还要搞熟,比如我前面说过的复习物理的方法——把知识点和推导过程在脑袋中演示并默背出来(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图象)。其实,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英语的需要理解的部分都可以用这种“搞透了然后背出来”的复习方法。而复习英语、语文这些文科科目的识记的部分就完全是熟能生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