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优缺点
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2008级本科生。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曾获得多个奖学金和“优秀个人”称号,是精仪系学生会近些年来第一位女主席。三年学分绩班级第一,连续两年素质测评第一。并历任精仪系乒乓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队长。其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与其同时就读于清华大学。2012年10月她评选特等奖学金的答辩视频引发网络关注,被戏称为“清华学霸”。
先简单地谈一点我的看法:
从我认识她们到今天已逾十数年,她们的勤奋程度的确可堪同龄人之楷模
我个人认为她们不算学术大牛
她们从小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她们的某些行为方式很可能已经成了习惯,自己也未必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关于她们的种种争论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她们拿特奖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事情过了一年又被人翻出来了而且火到这种程度。老实讲,我对特奖之类的事情兴趣不大,想法也不多,所以答案可能会写得比较没有条理,各位知友多包涵。
另外,我不是很想对这个计划表本身讨论太多,因此答案可能不会很切题,欢迎折叠。
她们优秀吗?
“优秀”。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合适的回答,打了引号的“优秀”。
我说过,她们从小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们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不可能知道。但是,客观上,她们完美地,至少是看起来完美地,实践了主流评价体系里“优秀”的标准。她们的意义,在于在主流的评价体系里达到了近乎完美。以我所见,网络上大多数崇拜她们的人,特别是大学生们,从小接受了太多来自老师、家长的价值观,脑子里根深蒂固的都是这些东西。于是,当有人罕见地达到了一个他们认为“完美”的程度的时候,他们便要顶礼膜拜了。
就好比,一个人自出生起就被父母不断强化“要跑得快才是好孩子”的观念,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认为博尔特是全世界最优秀最 NB 的人一样。
我给“优秀”打上引号,既不是讽刺,也不是酸葡萄,我从不否定别人说她们“优秀”,我只是觉得,就像“离开剂量谈危害是耍流氓”一样,在讨论“优秀”这件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限定一下评价体系。
她们用远超常人的勤奋,近乎完美地实践了主流教育评价体系中“优秀”的标准,仅此而已。
在我看来,今天关于她们的一切争论,几乎都是评价体系不同引起的。争论的双方的价值观基础本来就不同,怎么可能达成共识呢?有些人认为 GDP 是最重要的国力评价标准,另一群人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相乘才是国力的评价标准,于是关于“中国是不是发达强国”的争论便永远不可能休止了。
所以我说,其实很多争吵根本就是没有必要的。不管怎么说,她们把一种评价标准做到了近乎极致,这都是值得称道和尊敬的,至于是不是“优秀”,是不是“书呆子”,这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不必神化她们,也不必攻击她们。
她们是在作秀吗?
在大学才认识她们姐妹的人估计大多不会知道,她们初中的时候出版过一本文集,叫做《又是一年春风》,目测印数不大,而且大多被我们初中学校的人买了去(想当年我也买了一本,呃……),现在应该很难找得到了。如果找得到这本书,不妨一读,至少可以对她们多了解一些。
简单地说说这本书吧,里面都是些什么文章呢?初中考场作文体文章,而且是在大连市的中考中很容易拿高分的那种“大工附校体”文章。什么叫“大工附校体”呢?我依稀记得有这样几个特点:排比式段落,辞藻华丽,语言装逼,逻辑不通,不知所云(估计很多人中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的文章吧)。想当年,我们学校的人作文高分的 99% 是这样的文章,为了应试,大家都要写。一篇不错的“大工附校体”文章,甚至可以应付几乎所有的中考作文题,嗯,当年的作文考题和应试作文实在是……(好吧扯远了,批判中学语文教育可以专门写篇文章)
这种文章,大家都写,她们和别人也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她们(也许是她们的家长)居然拿这个东西出版文集了,而且不是“被出版”。这文集,在当年也同样是初中小屁孩的我们看来,真是 NB,真是优秀;今天再看,呵呵,我不说大家也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