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4)

时间: 燕妮2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3、 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有详写和略写,能够反映文章中心的要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一般略写或不写。阅读时,要清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并知道为什么。

  其他类型试题

  一、段落层次的划分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出题形式】

  1、 为文章划分段落结构

  〖补充知识点〗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方法如下:(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 段意、层意的概括

  〖补充知识点〗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习题训练】

  例:阅读下面一段记叙文,用双竖线在原文中划分出三个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意思。?这天一大早,我们去山林里采野果。我们顺着一条崎岖的路走着,山越来越近了,瞧,千枝万树,五颜六色:青翠的松柏,墨绿的椴榆,火红的枫树,橙黄的榛树,枝丫搭着枝丫,叶子覆着叶子,一层层,一片片。红绿相间,紫橙交错,好看极了。我不禁喊了一声:“好一座五彩山!”走进林子,阳光暗淡了,天空也被树木的枝叶撕成了各种形状的白片片,林子里的山果使我们眼花缭乱。那紫莹莹的山葡萄,抖落着晶莹的水珠,像一串串的响铃;那山里红、野海棠,扬起了红喷喷的脸蛋儿,大松树上挂着的松塔一个个像大绣球。我们从榛子叶下摘着一个个圆鼓鼓的榛子。我咬开硬壳,吃了几口榛子仁儿,那浓浓的香味使我忘记了路上的疲劳。谁会想到这些不显眼的小灌木,竟然长出这般酥脆清甜的果实?到这里,我真感到胳膊短了,眼睛少了。太阳偏西,我们背了满篓的榛子、松子、山核桃、野海棠,还有一些蘑菇下山了。

  综合训练

  一、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源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意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 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 、文中主要人物 。

  2. 用文中词语填空。

  ⑴ 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活时的 。

  ⑵ 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7、给短文加一个标题

  二、《掌声》

  (1)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得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3)“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4)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5)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6)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怒发冲冠]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7)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8)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____,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9)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10)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11)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__是个__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12)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a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13)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14)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15)b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 填空。文章中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具体地点是:____。

  2、 第(8)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趁热打铁 B. 不失时机 C. 不假思索 D. 心平气和

  3.文中写“我”看到黑板上“高老师是个——”后南附有一个“坏”字时,“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啪啪’炸响”。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我心里的火”为什么“一下子蹿得老高”?

  答:

  (2)“我”又为什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答:

  4.根据小说中“我”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1)面对突发事件,高老师采取了什么处理方法?带来了怎样的效果?请概括作答。

  答:

  (2)从高老师对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

  答:

  5.从情节上看,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情节设置巧妙。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请作简要分析。

  答:

  6.小说写的是高老师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及产生的效果,但标题却以“掌声”为题。为什么作者要以“掌声”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看法。

  答:

  三、《奶奶——老师》

  ①偶逛商场,巧遇多年前的学生家长,她要孙女叫我“奶奶”,我说“不敢当”。家长忙说:“叫得,叫得,小丹丹的爸妈都曾是您班上的学生,他们还常想念您这位老师呢!”小丹丹听说后,随即天真地、有节奏地叫起来:“奶奶— 老师!老师—奶奶!……”离开他们好久了,这充满稚气的童声总在耳边萦绕;小丹丹头上的蝴蝶结还在眼前闪烁,与她的苹果脸蛋相映成趣。啊,新的一代!

  ②“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我居然也步入“奶奶”的行列了。

  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④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⑤回想那些年当乡村女教师时,晚上经常与学生一道,举着火把,翻山越岭,去追寻电影放映队的足迹,他们都亲昵地叫我:“姐姐— 老师!”

  ⑥回县城学校后,课余总与学生沉浸在文娱、体育活动及劳动的欢乐之中,他们都高兴地叫我:“阿姨— 老师!”

  ⑦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少了什么,多了罗嗦,学生有时也犯嘀咕:“真是一个婆婆老师!”

  ⑧三十年来,班主任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如今,我影集里的学生毕业照越来越多,他们走南闯北的地方越来越远。可我还是我,依然在讲台这块平常而神奇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人生之路尽管有曲折,有坎坷,但更多的还是希望与欣慰。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度时光,竟不觉老!还是歌中唱得好:“……也许还未感觉,我们已经走过昨天。哦,一年又一年,哦,我们走向明天。”

  1、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A. 三十年教育生涯的回忆

  B. 学生对我称呼的变化

  C. 我的人生之路

  D. 我的性格变化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