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时间: 欣欣2 语文学习方法

  过小孤山大孤山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作者舟行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非止一处,但作者能用精彩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过小孤山大孤山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第一节

  一、导入:

  由《书愤》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2、学生翻译本段词句:

  3、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教师讲解第二段重要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

  二、学生翻译第二段词句:

  三、质疑、释疑。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水路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由远及近。

  四、串讲第三自然段词句。

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