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作业答案 > 暑假作业答案 >

2015七年级语文快乐暑假作业答案(3)

时间: 俭聪2 暑假作业答案

  二、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中秋节

  邹建平

  下午还阴霾沉沉,细雨霏霏,入夜时天色反变得清朗起来,一轮明月穿出云翳,将冷冷的银辉铺洒向大地。啊呀,我突然想起,今天是中秋节!

  此时我正出差在上海,儿子却独自一人在南京家中,心中不免掠过一丝惆怅。自妻子出国留学后,才满10岁的的他独自在家已是常事,即使我不出差,也常常同在一个家中却几天照不上面。晚上我回家时他已熟睡,而他清晨去学校时我还未起床。可今天不同啊。今天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要是早点想到,完全可以让亲戚朋友带着他过节,或写上几句温馨的话,哪怕请家里的钟点工阿姨多烧几个菜……我对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

  不过,他比我更粗心,常常留三落四,为此没少挨我骂。难道连我都没搞清楚的事他会知道?我给他小心翼翼地试探一下,嗨!他情绪不错,压根没提中秋节的事,我感到宽慰不少。今晚只是他习以为常独自度过的很多时光中的又一个平常的夜晚而已。

  办完公务,我连夜往回赶。中秋的月光确实好,高速公路满浴在一汪银光, 中。那银盘似的明月也将我的心带到了儿子身边。这两年中,他和同龄小朋友相比,确实少了很多父母的关爱和依靠,但也由此培养了他较为独立的性格和一定的自主能力,这使我在自责时,常常聊以自慰和解脱。我想起我们因几天讲不上话而相互留言的情景,他的有些留言还十分“精彩”,如“请打勾:明天下午4:00家长会,A 能去、B 不能去”;有时还会幽我一默,开个小玩笑,“抽水马桶坏了,请修复一下,这是费用”,小纸条上压着两角硬币;记得还有过这样的留言“你忘了给奶奶打电话,奶奶说要骂你了”,后面是10个“!”,显然他发现我也有犯错误挨骂的时候,颇有些幸灾乐祸呢。我突然想到,以后应该把这些留言条保存起来,等他张长大后再来看看,一定很有意思。

  到家已是次日零晨。一进家门我便急切地跨进他的房间,他睡得那么香,那么沉,还轻轻打着鼾。我希望他能醒来几秒钟可以打个招呼,可他咂咂嘴、磨磨牙,翻个身又呼呼大睡起来。

  我开始想象明天如何逗他,让他猜猜昨天是什么节日?对!还应增加些戏剧效果,买一件中秋礼物,在他抓耳挠腮实在答不出来时,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我边想着边准备休息。这时,床头柜上一张小纸条映入我的眼帘,上面写着“爸爸,中秋节快乐!”

  1.当我出差在外时为何对儿子感到内疚?

  2.在中秋节之夜,我给儿子打过电话之后感到宽慰的原因是什么?

  3.在这两年中我在自责之时常能聊以安慰和解脱的原因是什么?

  4.看到儿子的“爸爸,中秋节快乐!”的字条爸爸会想些什么

  三、经典重温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1.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用语简练。请根据诗歌内容,仿照第一问,把省略的问话补写出来,体会贾岛“推敲”词句的功力。

  客人问:你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答:师采药去。

  客人问: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客人问: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2.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学点语法

  (一)区别下面的同形词,指出它们各自的词性:

  1.弟弟比他小三岁(  )——你比不上他(  )

  2.你让妹妹一点儿(  )——他让老师批评了一下(  )

  3.这孩子好聪明( )——这是个好孩子( )

  4.墙壁挺白的( )——他白来了一趟( )

  5.说到曹操(  )——曹操就到(  )

  (二)区别下列句子中的“没有”(动词/副词)、“是”(动词/副词)、“的”(助词/语气词)、“了”(助词/语气词)、“一样”(形容词/助词)的词性:

  1. 你美国去过没有?(  ) 2. 一下雪,这里就没有烧的。(  )

  3. 他没有工作。(  ) 4. 这辆车是他的。(  )

  5. 他是个当老师的。(  ) 6. 这本书是他借来的。(  )

  7. 他买了书就回家了。(  ) 8. 妹妹已经是大学生了。(  )

  9. 开饭了,吃了再走吧。(  ) 10.脸色跟纸一样。(  )

  11.这支笔跟那支笔一样。(  ) 12.他跟孩子一样。(  )

  五、一吐为快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确实,生活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息息相关。生活中的精彩世界,提供我们作文的素材;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请以“生活教会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要保持卷面整洁。

  练习四

  一、温故知新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迷藏cáng 济南jǐ 素湍tuān 摇曳yè

  B.水藻zǎo 应和hè 荆条jīng 绝 yàn

  C.襄陵xiāng 贮蓄zù 黄晕yùn 主宰zǎi

  D.谷壑hè 属引 zhǔ 澄清chéng 薄烟báo

  2.选出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酝酿:造酒 呼朋引伴:招引

  B.响晴:声音洪大 花枝招展:迎风摆动

  C.摇曳:飘摇 春华秋实:花

  D.清冽:清凉 闲情逸致:情趣

  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C.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D.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4.选出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一文从第三节开始,依次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勾画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象。

  B.《春》最后三段连用三个比喻,含义深刻地写出了春天“新生”、“美丽”、“健壮”的特征,借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C.《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三峡》的作者采用提纲挈领的笔法,仅仅用155个字,就把三峡风光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5.请为下文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阅读是幸福的,通过阅读,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阅读是 的,通过阅读,

  可以 , 。

  6.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又无交警值勤,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要劝说他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办?

  你是这样劝说的:“ 。”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蝴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色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选文先后描写了夏日的 、树、 、 、天上的云和夏的色彩等,突出了夏的 、 、 等特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①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凝成:

  ②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潜:

  (3)说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①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修辞方法:

  表达作用:

  ②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修辞方法:

  表达作用:

  二、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大明湖之春

  老舍

  (1)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2)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3)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4)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碰巧了还有臭气。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5)话虽然如此,这个湖到底是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变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京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惟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是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6)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都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骨朵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7)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出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惟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惟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都已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光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头号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8)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1.第一自然段提示了北方春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突出这一特点的?

  2.“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一句表达出了什么?

  3.为什么说大明湖“既不大,也不明,也不湖”?

  4.文章的题目是“大明湖之春”,但行文中为什么写了“夏”“秋”两季?

  5.为什么作家写“大明湖之秋”,画家画“大明湖之秋”?

  三、经典重温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回答下列问题。

  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但也十分疼他的包莉姨妈家里。他活泼好动,还有着许多精灵鬼点子,而且不爱学习,总喜欢逃学去钓鱼、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他甚至喜欢上了名叫蓓姬•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一日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人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乔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但汤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陷于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由于蓓姬和他怄气而与好友哈泼一起离家出走,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蓓姬也在不久之后与他重归于好……

  不久后,法院终于要审理那场凶杀案——大家都以为凶手是波特时,汤姆克服恐惧,告发了印第安人乔,但乔却当场逃走了。汤姆陷入了极度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他们决定找到“二号”。

  几天后,蓓姬、汤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杜格尔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蓓琪光顾着玩耍,脱离了大伙,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过了好几天,他们也没找到出路。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人乔……

  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包莉姨妈和撒切尔一家都悲痛极了。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蓓姬被找到了!原来,汤姆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一个出口,被几个好心人送了回来。

  由于这件事,洞口被封了。汤姆知道后,便把印第安人乔在洞里的事告诉了蓓姬的爸爸撒切尔法官。法官便带人去查看,洞门被打开了,但印第安人乔早就饿死了。

  后来,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已经被印第安人乔藏到岩洞中了。于是他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而且他们俩的小传还登在了镇报上……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

  2.对汤姆,你最欣赏他什么?请结合《洞中历险》这个情节,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

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