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高中地理常见答题模式集锦(3)

时间: 燕妮2 高三地理

  美国硅谷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社会经济因素:① 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②交通便捷(有高速公路、航空港),基础设施完善;③军事定货(美国硅谷)。④创新文化与环境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的问题: ① 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 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解决的措施:① 调整产业布局(将新工厂转移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② 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

  (8)意大利新工业区

  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

  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⑤交通运输便利; ⑥小城镇用水用电方便。

  工业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例: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相比:

  (1)相同点:有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不同点: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规模效应大减。

  (3)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④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⑤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⑥积极开拓市场。

  (9)城市工业布局

  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②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

  ③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④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④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⑤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⑥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八、交通

  (一)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等

  1、自然因素

  (1)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

  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3)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例:铁路区位分析

  ①社会经济因素:A合理布局交通网;B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开发C、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区际联系 D、脱贫致富,E、民族团结、F、巩固国防

  ②自然因素与科技:山区、过河、跨海铁路建设成本高,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A、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②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③交通便利,输集运能力强

  ④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B、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风向、风速、雾日、云量。

  (2)社会经济因素:距离(避免噪声污染市区)交通(便于顾客的集散)城市用地(不宜有高层建筑及其他障碍物)。

  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区位分析: 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②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 ③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④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 ⑤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 ⑦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三)城市交通

  1、特点:空间上综合性;时间上变化性;交通方式混合性;设施有机性。

  2、布局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保护环境等

  3、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高速公路;地铁;水运;轻轨铁路;

  4、保持城市交通畅通措施: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拓展城市道路; ③建设立交桥;

  ④将过境干道与城市道路分离;⑤控制货车进入市区; ⑥鼓励市民乘公共交通;⑦限制私家车发展等。

  九、城市与商业网点布局

  (一)城市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①地形: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②气候: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③河流:供水和运输功能。

  城市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沿河流、山麓地带和沙漠绿洲分布(依托河流、绿洲而生)

  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

  2.社会经济因素

  ①自然资源;②交通;③政治、军事、宗教;④科技和旅游。⑤农业基础

  例:分析我国武汉市的有利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③ 科技发达; ④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二)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

  A. 商业城市:

  ①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② 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或稳定的商品来源;③ 广阔的经济腹地。

  B. 市内商业中心:

  ①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 一般以零售为主

  ②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一般以批发为主

  C.商业网点: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例: 为什么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① 周围有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

  ② 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三)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②纬度低,自转初速度大(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③地形地势: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也与能源有关)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④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②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③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④ 科技力量雄厚

  ⑤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例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海南省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其优势条件是什么?

  ① 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靠近兰新铁路,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

  ②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地面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

  例2:试分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有利条件?

  ①气象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②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③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一、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成因: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索取资源或过度排放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②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

  (1)地下水开采过量问题

  ①产生后果: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

  沿海海水倒灌→建筑物受损,水质变坏;沿海地区盐泽化。

  ②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2)水库建设: ① 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

  ② 移民安置(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

  ③ 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

  ④ 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

  ⑤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⑥ 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4、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问题点拨: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原因: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 ①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

  ③ 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 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 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 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 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

  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成因: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挖药材破坏植被; ④人口激增;

  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采伐发菜等。

  ②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③退耕还林、还牧;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采用草方格沙障工程固沙。

  ④ 多途径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3)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

  成因:自然原因: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③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治理措施:①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③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 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⑥ 禁止采伐发菜等。

  (4)湿地锐减问题

  湿地的形成:(气候、地形、水文)

  例: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弱;

  ②地处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河流众多,在河流交汇处,水量丰富;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含水量大;

  ④气温低,结冰期长, 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沼泽。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1)生态效益:①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② 保持水土,净化污染(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

  ③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便利。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教育与科研价值。

  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② 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

  ③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④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

  ⑤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采取措施

  ① 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② 通过退耕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

  ③ 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5)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问题

  产生原因:① 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 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 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 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3)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4)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

  5)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 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④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6)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