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做法与感悟
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以下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小组建设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得到你!
一、以小组建设为平台,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第一步:建立学习小组,打造小组文化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通常将6—7名学生按照其综合素质的考虑组成一个小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被歧视的心理,我们参照浙江昆铜中学的做法,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命名为“乐学”(优秀生)、“善学”(中等生)、“勤学”(后进生),创设组名、形成组训、明确职责、确定目标。学校按照统一格式制作台卡,置于小组显眼处。
第二步:培训学习组长,实施自主管理
为了规范和提高各小组的管理实效,我们在小组建立之后,实行了小组建设四级跟踪培训机制:
学校——教研处和政教处分别对各班学习组长(负责学习)和行政组长(负责纪律和卫生)进行直接管理,在组长职责、“小组学科课堂评价表”、“小组文化建设评价表”的分值记录和统计等方面进行培训,其目的是让小组长们明白,自己当上小组长之后,学生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应发挥着一个小老师的职能和作用;
班主任——定期与学习组长、行政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办法,帮助每一名小组长树立威信,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自信,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
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习组长,将学习任务分解到各小组以及课堂中展示环节的具体操作指导,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源问题;
小组——利用每周班会课的前10—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召开组内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不知,总结教训,形成集体凝聚力,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对后进学生在学习、纪律上的帮扶。
二、以小组评价为抓手,增强学生自主管理实效。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组内合作意识和组间竞争意识,结合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我们在每个教室黑板的右上方设计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包括“自主学习、展示、点评”(由学习组长负责)、“卫生、习惯”(由行政组长负责)等,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基本操作流程是:
(一)课前小组评价:
1、学科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研修课的基础上修正导学案:设置的问题要呈现一定梯度性,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获得加分的可能,要求导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
2、学生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重点思考由学习组长分配的“合作探究”问题),不得讨论、抄袭,并在导学案上记录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3、教师将学生独立完成的导学案收齐,并按a、b、c 三个等级对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板块进行批改。每小组满分5分,按“1人次得c等级倒扣1分,扣完为止”的标准,由科代表于课前在黑板右上方的“自主学习”栏内相应打分。